第40章 主动出击(2/3)
部下或落水丧生,或死于对战,或缴械投降,全军覆没,潘忠最后成了孤家寡人,被燕兵生擒。
伏击战毫无悬念地宣告结束。
潘忠带兵出来救援,莫州城内只剩下万余守军,收到消息后,朱棣立即亲率骑兵精锐前往。
潘忠奉朱棣之令,在莫州城外高声劝降。
莫州守兵见状斗志全无,直接打开城门归附。
开战第一天,消耗朝廷近三万兵力,燕兵士气大涨。
北平城内,妙锦深陷苦恼之中。
道衍告诉她,要注意保持平衡。
那么,如何平衡?
是冷落、疏远、不爱、不关心吗?
她做不到。
所谓平衡,是均分,是共享。
很多东西,她都可以与朋友分享,比如,好吃的、好玩的、漂亮的衣服、好看的鞋子、珍贵的首饰……
但是,唯有朱棣,不行!
朱棣是她的,是她一个人的。
她要时时刻刻守在朱棣身边,永远不离不弃。
她想去找他,但又担心给他添麻烦,怕他分心。
占领莫州数日后,朱棣带兵进至无极。
这里距离真定只有数十里。
朱棣召集将领,商量下一步行动计划。
有些将领建议,向西攻占新乐,据城坚守,与耿炳文对峙。
他们认为敌众我寡,应避其锋芒,徐徐图之。
这种观点只看到了对方兵力数量上的优势,却忽略士气的差别。
朝廷兵马接连战败,士气渐弱,而燕兵接连获胜,气势正盛,正好奋起一战。
困守一隅之地,放弃主动权,无异于作茧自缚,坐以待毙。
畏惧敌方兵力,不敢主动出击,数天后,士气转弱,倘若到时耿炳文趁机来攻,如何应对?
兵力少不意味着只能被动挨打。
只有永远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不断寻找突破口,才有可能破敌制胜。
持这种观点的将领不在少数,朱棣十分为难。
幸亏张玉及时站出来,否决了这个主张。
张玉认为,应该主动出击。
“彼虽众,皆新集。我军乘胜趋真定,破之必矣。”
被张玉说出心中所想,朱棣欣喜万分,他坚定有力地对诸将说:“今潘忠等被擒,众皆败没,耿炳文在真定,必不虞我至,不为设备,我由间道出其不意,破之必矣。”
此战,朱棣仍然打算偷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