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勇夺北平九门(1/3)
朱允炆刚登基一年,废削五王,各地藩王人人自危,对他的信任度已经降到最低,朱棣起兵的时机到了。
在先帝的设计中,藩王是拱卫皇室而存在的。
在朱允炆不顾一切凌厉削藩的过程中,藩王对他的拱卫之心已越来越淡。
兵部逮捕燕王的密令和张昺请旨的密疏,被一位普通的吏员看见,并偷藏起来。
这位吏员名为李友直,在北平布政使司当差。
李友直之所以能接触到这样的机密文件,是因为能力出众,
沉稳干练,不仅擅长公文写作,而且能说会道,颇受张昺看重。
李友直是一个有志向的聪明人,并不满足于当一个资深老吏。
为谋求发迹,李友直有意投靠燕王,但一直没找到合适的机会。
现在,他已经找到了最好的投名状,于是大胆去燕王府告密。
李友直是张昺的部属,朱棣不敢轻信,谁知道他在耍什么花招。
为表明忠心,李友直把张昺的密疏献上。
朱棣收下密疏,便让李友直回去。
开玩笑,李友直哪敢回去?
他拼命求饶,死活不肯离开王府。
看来,李友直的话是真的。
事不宜迟,得先下手为强。
他让张玉、朱能等人把所有可用的兵力全部调入王府,准备拼死一搏。
僧兵六百,暗卫五百,王府护卫和丁壮加在一起八百。
总共不到两千人。
各店铺均有一些身手不错的伙计,加在一起近千人,但是不能轻率调集,以免打草惊蛇。
朝廷在北平及周围的兵力多达三万,数量相差悬殊,不能硬拼,只能智取。
朱能建议擒贼先擒王,先设法擒获张昺、谢贵。
道衍所献的突袭之计是这样的:既然朝廷派人来王府缉拿犯事官属,咱们可以根据所列罪名先将他们“抓”到一起,然后派人去告知张昺、谢贵,请他们过来缉拿。张昺、谢贵听后必定会来王府,咱们提前安排壮士埋伏在端礼门,等二人一到,立马将他们绑起来。
朱棣决定依计行事。
接到朱棣的邀请,张昺、谢贵起初疑虑重重,不愿前去。
但是见到抓捕官员的名单后,他们放松了警惕,决定带领部众去王府拘拿钦犯。
或许,从一开始,他们就没觉得燕王有能力与朝廷对抗。
可能他们认为:燕王装疯只是为了逃脱罪责,保住爵位;燕王献上名单是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