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人性的弱点(2/3)
说起狗拉爬犁,最近还上了新闻。
对错似乎很重要,但往往又没法贴近现实去说对错。
度假村和江边的狗拉爬犁都是一个性质,在冰面上拉爬犁,都是附近村民自发开展的项目。
冰面摩擦小,距离短比较省力,和某些欧洲国家几条狗拉雪橇不是一个概念。
所以两者不能混为一谈。
虽然一年就两个月工作,但是超负荷工作现象也是存在的,也是客观事实。
归根结底是行不成规模,本来就穷,养两条狗就算正常家庭了,一趟50,前面狗拉,后面人推。
行不成规模的原因就是没钱,都是散户,自负盈亏,多拉一趟就多挣点,少拉就少挣。
如果价格也和北欧一些国家一致,1000多一趟,那几家人合在一起也能凑够8个狗拉爬犁。
这就是品牌价值的溢价。
路程短还是冰面,50价格有人接受,在高一点游客也不买账。
价格上不去,自然规模上不去,规模上不去,行业规则也就是空白了。
这是客观规律,人吃饱了,才能对饭碗好一点。
现在据说当地已经禁止了狗拉爬犁,改人拉爬犁了,听着有些讽刺。
狗对于农户来说没用了,还浪费粮食,基本上都卖了,运气好的卖给了私人,不好的就上了餐桌。
经济前期积累总是充满血腥的,要么是人付出代价,要么是牲口付出代价。
或许以后旅游火爆,项目升值,就会有专业团队替代农民饭碗了,也能让项目看起来‘文明’不少。
度假村这边也是如此,本来也是两个狗拉爬犁农户在后面推,出了这件事后,度假村紧急和汉大帮以及村民协商。
最后协商结果就是,度假村和汉大帮补贴20,面向游客的价格增长到80,距离长一倍,两条变四条。
看着挣多了,单价变高了,但是游客购买意愿确实下降了不少。
虽然收入有波动,但这是没办法的事,度假村也不能什么都自己干,那样也不能调动村民的积极性。
听完夏侯商的话,陈老板皱眉“那一直这么补贴,我们能撑下去,度假村也撑不下去。”
“没错,度假村内部也有一些怨言,毕竟大多都是老百姓,未必考虑过项目多样,也能促进旅游人数。
大多都是觉得,大家的钱都补贴给了养狗的农户,对他们不公平。”
茵茵“那你们就没想过其他的解决办法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