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病体未愈(2/3)
佛崩塌,独处房中,一日一夜滴水未进,粒米未食,终致病倒。
这一病,便是整整半月。这半月,朱瞻墉饮尽苦涩汤药。
朱瞻墉本欲兑换良药,但孙若微与铁氏姐妹的全天候照料,让他不愿迅速康复。加之朝中事务的阻碍,朱瞻墉觉得,是时候好好思虑一番了。
这半月,朱瞻墉养病期间,思绪却未曾停歇。
父亲登基,象征着新时代的来临。父亲继位后,朱瞻墉深知,大明文官的春天即将降临。老父在位时,尚武轻文,因其出身边疆王室,喜好征战。他对武将的宠爱远胜文臣,故永乐年间,武将地位压制文臣。
而父亲与老父截然不同,他的班底皆是文臣。从前太子府走出的,大多是文臣。朝廷文官一脉,皆是朱高炽费尽心血培养。
占据朝堂文官半壁江山,这些人皆由朱高炽一手提拔。朱高炽登基,他们的地位自然水涨船高,在朝中的话语权举足轻重。
原本朱瞻墉欲推行的政策,却被这些文官压制。朱瞻墉忽然意识到,新时代来临,他在朝堂上或许不再像老父时期那样顺风顺水。
老父时期,态度鲜明,立场坚定。只要朱瞻墉认为有益之事,老父无条件支持。故推行政令时,颇为顺利。老父言出法随,对老父阳奉阴违者,后果必是极其可怕。
但父亲朱高炽并非如此强硬,性格柔和,在朝堂上并不强势,甚至有些仁慈。在朱瞻墉看来,这便是妇人之仁。然而,这些并不重要。
在朝堂上,父亲即便不支持他,至少不会为难,顶多是和稀泥。但在朱瞻墉向父亲解释政令对大明未来的益处后,朱高炽已明确表示支持。
当前最大的难题,实则是朝廷官员对此事的态度。文官一致反对,成为此事的最大阻力。如何化解这些阻力,成为朱瞻墉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朱瞻墉深知,目前的阻力仅仅是开始。如今仅是朝堂上的文官,此事发酵,恐怕天下文人都会反对他。那时,他该如何应对?武将以刀剑说话,文人以口舌争锋。
天朝文人皆愤,恐大明唾液足以淹没尔矣。
幸而,朱瞻墉已自金陵调遣大批贤臣前来。
此辈官员,实乃朱瞻墉暗中栽培数载之才俊。
虽令其对抗满朝文臣非易事,然于朝堂之上施展些许手腕,尚可为之。
正当朱瞻墉暗自筹谋之际。
府邸外忽然传来高呼。
“陛下驾临!”
朱瞻墉赫然一怔。
父皇至矣,朱瞻墉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