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要命的问题(2/3)
多少民夫死在这路上。
然而,赵高和胡亥却似乎并不在乎这些,他们的眼中只有皇陵的修建,只有权力的满足。
“陛下,二十万民夫征发是大事儿,如果从关东六国故地征发的话,他们也未必能够短时间内到达,说不定等他们到了之后,皇陵已经竣工了。”最终,李斯终究还是站了出来,说出了他的担忧。
凡国家无偿征调各阶层百姓所从事的劳务活动,皆称为徭役,包括力役和兵役两部分。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徭役比沉重的赋税还要残酷,它是国家强加在百姓身上的又一沉重负担。
李斯的话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赞同,事实上有些徭役说是一月,但是实际上有可能是一年甚至是更久。
尤其是距离远的,很有可能去服一次徭役之后就再也回不到故乡了,死无全尸、暴尸荒野。
“丞相,你这担忧也很容易解决。”赵高看着李斯笑着说道,显得胸有成竹。
赵高自然不会当场反驳李斯,表示赞同,“陛下,丞相之言,亦有其理。但是,考虑到从偏远郡县征调民夫,时间上恐难保证。”
“不如换个思路,就近征调民夫,就征发内史范围内的民夫服徭役,以解燃眉之急。”赵高似乎早就想好了应对之策,此刻便从容不迫地提出了他的建议。
他此言一出,李斯顿时愣住,一时之间竟无言以对。
在漫长的沉默之后,冯劫终于无法再忍受赵高的那个荒谬提议。
他甚至等不及胡亥开口,愤然起身,毫不掩饰自己的态度,“陛下,臣不同意征发二十万民夫。”
也不等其他人开口,冯劫大声地说道,“大秦素来以耕战立国,本固邦宁。如今已是八月之际,农忙之期近在眼前。”
“民间流传‘一人徭役一家饿死’的说法。若此时征发二十万民夫,绝非一两个月便能了事,势必会耽搁百姓们种植宿麦,进而影响来年的收成。”冯劫那是坚决反对。
P:宿麦指的是隔年成熟的麦子,也就是冬麦,秦朝时期的关中平原主要种植的是冬小麦,播种播种时间一般在九月十月之间。
老百姓是最具有忍耐力的,赋税沉重忍忍也就过去了,伴着树皮、野菜之类的也能熬过去一年,最起码还能活下来。
因为百姓们习惯了,毕竟上层统治者从来都没有把百姓当人看。
冯劫之所以如此反对,就是考虑到这个原因:农业生产在历朝历代都是最重要的大事儿,此时征发二十万民夫服徭役,绝对不是什么明智之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