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财政赋税才是国之根本(1/3)
“同时,对于一些商业行为应该减少商税,对于一些商业行为应该免除税收,对于另一些商业行为应该加收重税。”王天所说的就是后世的税收优惠政策,以及消费税之类的。
“也可以对一些征税行为进行划分门槛,比如每月达到这个数额的要交多少税,没有达到这个数额的不交税等等。”
王天此时也只能粗略地说了一下自己的想法,在他没有掌握整个大秦商业情况的前提下,那些来自后世的税收理念与制度,未必能完美地融入现如今的大秦社会之中。
他深知,每一个时代的经济环境都有其独特性,不能简单地照搬套用,否则很可能会适得其反。
因此,他必须谨慎行事,逐步摸索,寻找出最适合大秦的税收之道。
比如此时的盐铁就是官营的,也就是俗称的“盐铁专卖。”
“将军觉得,国家的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王天看着蒙恬,再一次问道。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蒙恬立马回答道,这是《左传》里面说的。
“这话固然对,但是我却觉得也不全对!”王天补充着,“除了祭祀与军事,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税赋。”
“税赋?”蒙恬第一次听到这个说法感觉很新鲜。
“是啊,税赋!”王天感慨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明军不满饷,满饷不可敌!”这个梗他也是经常在网上看到的,虽然只是后世人的调侃,并不一定正确,但是你不得不说他很有道理。
一个国家即将走向覆灭的最为显著的迹象,便是那财政的困窘,收入难以填补支出的无底洞!
自古以来,干啥事儿都离不开一个字——钱!无论是征战沙场、大兴基建,还是耕耘播种、市井交易,都需以钱为媒,方能成就一番事业。
国家亦是如此,无论其国力强盛还是衰弱,财政的稳健与否都是其兴衰存亡的关键所在。
一旦财政陷入入不敷出的困境,就如同江河断流,生命之树枯萎,国家的繁荣与安定也将随之烟消云散。
华夏几千年来朝廷的主要财政收入都是依靠农业,巨大的税赋负担全部压在了在地里面刨食儿的老百姓,这显然是不合理的,也是在逼着百姓们造反。
“无论是祭祀还是打仗,都需要钱粮做支撑,商君变法从根本上来说就是把秦国的经济转变为了军事经济,通过各种手段积累海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为的就是进行统一战争。”王天慢慢的说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