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0章 人才对人才的辩论(2/3)
周围的官员见状,有的也大笑起来。
一时间,整个大殿都传来了哄笑声。
“肃静!”元载再一次发出了警告,“天子与群臣大殿议政,如此轻佻,成何体统!”
嘲笑声这才慢慢消停下来。
薛贞童也不再看杨炎,而是对李倓说道:“陛下,并非臣狂妄,而是臣以为,一个户部主事,还无法看清楚国家大事,无法理解治国之道,臣不想与他辩论。”
周围有官员连连点头,表示薛贞童说的对。
“议政不论品阶高地。”李倓说道,“只论是否合理。”
“陛下……”薛贞童开口,准备用长篇大论来论证一番自己的说辞。
但李倓不给他机会,李倓说道:“如果议政以品阶高低做论断,那是否宰相说的就一定对,官职越大,就越对?”
“这……”
薛贞童说道:“官职越大,平日经手的事越多,看得自然越全面。”
“那你这个刺史,是否知晓岐州每一个县的户数?”
“这……”
“朝廷之所以有宰相,有尚书,有刺史,有县令,是各司其职,并非因为职位越高,知晓得越多。”李倓语气平静,“依朕看,户部所录的文书更全,户部主事平日要整理的事务更繁细,而且现在讨论的是并田还是买卖,并不需要职位高低才能判断。”
薛贞童语塞。
李倓又道:“昔年李林甫把持朝政,朝堂上下,言路堵塞,致使忠良之言不能抵达天听,朝野之间,奸邪猖獗,百弊丛生。朕以为,应该回到太宗时期,广开言路,官员要允许百姓说话,宰相更要听取百官之言。朕亦然!”
群臣高呼:“陛下圣明。”
“薛卿,朕召你入京,是因为你所言亦不无道理,但是否属实,朕不能轻易论断,还需要你在这大殿上,好好说明。但你不能为证明自己正确,用官阶去打压后辈,这不是刺史的度量。”
薛贞童被皇帝的话说得无话可说,他突然意识到,皇帝年轻,但真要论起道理来,思路是非常清晰的。
一句话:不好忽悠啊!
难怪皇帝能在那样的环境下御极登上至尊位。
薛贞童心头先是一紧,但随即也放松下来,因为他对自己的理论非常有信心。
薛贞童说道:“陛下教诲得是,是臣一时间糊涂,臣会就事论事。”
“那就请薛卿,正面回答杨主事的问题。”
“是。”
薛贞童应了一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