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章 帝国财政:从租庸调到两税法(3/3)
好书推荐: 盗墓:开局融合蚂蚁获万斤巨力
放弃男人后,侯府主母杀疯了
玄学,中医兴起,从直播开始
缘邂遇
快穿:全位面拜托冤种反派轻点虐
重返七零:骗夫归妻路
重生1980:从摆摊开始逆袭
三生有幸的缘分
我的师傅慢半拍
属于我的助理大人
意捏造。
看来自己这一次是找对人了。
“你是何人?”李倓问道。
“草民杨炎,参见陛下。”
李倓心头一颤,立刻站了起来,走过去仔细观察起来。
“你叫什么?”
“草民杨炎!”
“哪里人?”
“凤翔天兴县人。”
“字号?”
“字号公南!”
李倓深吸了一口气,好家伙!
真是好家伙!
这就是历史上晚两税法的杨炎?
知道两税法在中国历史上有多大影响吗?
这么说吧,大唐是古典帝国的余辉,也是财政帝国的开端。
这个财政帝国指的就是以两税法为税政的帝国。
为什么这么说?
在两税法出来之前,各个王朝的税收,都以人头为税基,收的是人头税。
例如均田制下的租庸调,收的是课户的税。
课户就是指家里有达到国家规定年龄的男丁的人家。
天宝三年,规定达到23岁,就要按照租庸调纳税服役。
众所周知,租庸调是建立在均田制的基础上的,府兵也是。
也就是说,课户必须朝廷给他们分配口分田,课户种地、织布,才能完成这个税。
但从武则天时代开始,均田制就出了大问题,因为人口大大增加,朝廷手里的口分田不够分。
你朝廷不给我地,还想让我纳那么多税?
请问我去哪里找粮食给你?
而且还有一个问题,在李世民和李治时代,分到地的课户,按照规矩,每户自有永业田二十亩,官府配给口分田八十亩。
等户主死了,八十亩口分田官府收回来。
但人心是贪婪的,户主在死之前,就在想办法把口分田变成自己的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