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先抄一笔家再说!(2/3)
万贯,粮食十万石,奇珍异宝价值价值三十万贯。”
李倓端坐在那里,面色平静,但心里已经开始激动起来。
好家伙,韦家居然有四十万贯铜钱!
这是什么概念?
大唐开元全盛的时候,一年也就猜铸造四十三万贯。
这说明什么?
说明绝不是韦见素、韦益这两代人的积累,而是数代人的积累。
杨国忠说道:“那韦家的铜钱,都埋起来了,臣让五百人挖了半天,又临时调了五百人过去数钱,钱都堆成山了,挖了好大一个坑。”
“还有还有,那粮食堆积在仓库里,有许多都已经发霉了,烂掉了,连狗闻了都摇头啊!”
李倓急忙问道:“一共多少钱?”
“七十万贯铜钱,至少有那么多,很多人手都数抽筋……”
“多少粮食?”
“十六万石粮食,其余古董这些,臣找专门的人看过,一共价值六十万贯!”
“好。”
李倓大脑飞速运转起来,加上之前李揖的那二十万贯,抄出了九十万贯铜钱!
如果算上古董那些,官方要出售,六十万贯肯定可以卖到。
这就价值一百五十万贯了。
虽然距离三千一百万贯的目标还很远,可这也算是一个好的开头。
还有,这个过程,杨国忠肯定也拿了。
所以这几家还不止这么些钱。
看来大唐的官员都很富有啊!
也对,能在大唐当官的,可都不是普通人。
再说了,天宝都已经过去了。
早在武则天时代,并田就开始了。
到了开元时代,官商勾结已经成为常态。
大唐迎来空前的盛世,财富继续积累。
可是扭曲的吏治,也让财富结构快速形成金字塔形。
想到这里,李倓反而不着急起来。
杨国忠却说道:“圣人,李揖去年帮助不少达官贵胄调运过粮食,那些粮食……”
“这些你不用管,朕自会处理。”
这是皇家的事,其中牵涉到不少亲王。
“你先下去。”
“臣告退。”
等杨国忠下去之后,李倓便对让人连夜唤来刘晏。
“这里有十六万石粮食,明日你安排人,把这些粮食投入到市署衙门,逐步投放,慢慢将关中粮价压下来。”
刘晏接过来仔细看起来,他心中疑惑不知道陛下是从哪里一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