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7、不狠,怎么打江山(2/4)
一身的设备……”这点大家都认可,这也是他们做类似路演时候最常说的套路。“然后就是智能手表,从2013年左右就开始说爆发,直到今天才算是有了点市场份额,可依旧说不上是狂爆金币,难道我们还要看着智能眼镜也这样不温不火的再拖十年以上?”这里大概有五六家智能眼镜厂商,除了可能属于超大品牌下的智能眼镜分部,没来参与,其他独立厂商基本都在这里。听出来燕青这种志在必得的语气,他们也越来越专注倾听,有人还默默点头。埋头耕耘的过程太艰难,太痛苦了。说起来是创业,从研发到出产品,再到市场推广,这一步步的根本不像做互联网的其他同行那样容易大爆,做实体产品真的太难。可燕青就是肯定:“我为什么不用在这边继续投钱呢,除了我自己本来也在张罗一帮智能眼镜团队,完全可以自己做,唯一的难题其实是各位手里掌握的那些各种专利,要绕开专利新开发新研制需要更多时间,我没兴趣这么做,因为那是在害你们,也是在害我们的国产智能眼镜规模,我的优势在于,除了首屈一指的品牌推广能力,我在中东地区扩建的AI运算中心也能向各位开放,真正让这款产品朝着智能化提升,最后提供最全面的关于实际应用的体验回馈……”说到这里,他抬手扶了扶那个智能泳镜。这种智能泳镜,外观也跟普通泳镜差不多,只是其中一边多个模块,能投射画面到这边镜片上。提供实时的游泳时长、游泳距离、热量消耗、游泳效率甚至泳姿辨识,划水次数、划水频率、配速等等详尽数据。可实际上,这些东西有多少游泳者会关注?首先游泳爱好者本来就不像羽乒篮足跑这些项目这么多。然后里面又有多少会刻意追求自己游泳数据、成绩的提升变化呢?大多数拿游泳当锻炼手段的爱好者,并不追求速度,也没那么多半马、全马的日常比赛参加。这种专业性极高的产品,首先就把自己的消费人群面收窄了,属于科研专家想当然的埋头苦干,结果根本没多少人需要。燕青给出来的建议就是加大各种娱乐内容。譬如放歌、念、甚至利用划水动作打游戏,这就一下把产品扩大到了大量只是用游泳来健身的爱好者层面,起码能在比较枯燥的长途游泳中分解注意力。如果再加上水温,游泳方位,水深压力等等各种专业数据外的使用功能。消费适应面绝对从之前的几万到几百万级别增长。而智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