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保宁归明(2/3)
与此同时,他还命令李来亨率领夔东水军在江面上游弋巡逻,时刻保持警惕,以防清军出城渡河进行反击。
此外,他又派遣贺九仪率领两千精锐士兵渡过河流,挺进至保宁城北,对保宁与陕西汉中之间的补给线路进行频繁骚扰。
刘文秀的策略如同一张精心编织的网,将清军困在保宁。而他则派兵收复了四川的其余地区,军声大振。
接着,他派人八百里加急,将捷报传至贵阳。
在军事上取得优势的同时,刘文秀也没有忽视内政的建设。他想起朱由榔说过的一句话:“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得。”
现在他们终于占据了四川广袤的土地,却没有人。
他一边设官安民,招集流民,一边联络土司,加紧屯田。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李来亨等夔东十三家的家眷,也在刘文秀的安排下,迁往了重庆、夔州等土地肥沃之地。
而那些被沿途收纳的流民和降卒共计八万余人,刘文秀整编了其中精锐一万人,其余人全部被安置在成都周边广袤而肥沃的土地上。
这些地方不仅能够为他们提供安定的生活环境,还能为明朝的军队提供源源不断的物资支持。
在保宁城的深处,平西王吴三桂、固山额真侯墨尔根、侍卫李国瀚以及四川巡抚李国英,正围坐在营帐之中,争论声此起彼伏。
吴三桂,曾立志以死守保宁,然而,广西、湖南的紧急军报传来,他便起了退却的心思。
三路大军,均遭重挫,广西全境与湖南西部,已落入敌手。四川,非他之领地,即便失守,亦非其责。
至于那些粮草辎重兵马之损失?在战争中都是常态。
吴三桂心中,退往汉中的想法愈发强烈,他言辞激烈:“我们必须突围,明军围而不攻,分明是欲将我们困于瓮中,待粮草耗尽,便可轻易取城。”
他的话让李国翰深有共鸣。他们都是客军,这次虽然进攻贵州失利,但只要能返回老巢,就能重新召集一支强大的军队。手握重兵,即便皇帝怒火中烧,亦难奈我何。
固山额真侯墨尔根,对四川之得失更是漠不关心。在他眼中,汉民皆为奴隶,辽东以南尽是牧场,此行本为掠夺而来。如今四川人烟稀少,更无财富可言。加之地形不适宜骑兵作战,骑兵之优势难以发挥。
何况,城外还有八万明军虎视眈眈,刘文秀所制冲车,更是一大威胁,故他亦有早日离去之意。
更为紧迫的是,保宁城内粮草仅够半月之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