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清军来袭(3/5)
却也不失为一个机会。但顺治帝和大臣们都知道,这背后隐藏的风险同样巨大。
与此同时,满清五省经略洪承畴的奏章也来到燕京。
洪承畴是明朝末年的杰出将领,历经万历、天启、崇祯三朝,崇祯年间因潼关南原大败李自成而声名显赫。后在松山之战被清军俘虏,一开始拒不投降,最终在皇太极及范文程的劝诱下,以及清帝爱妃的柔情攻势中,动摇而降清。顺治十年(永历七年),洪承畴被任命为太保兼太子太师等职,负责经略湖广、广东、广西、云南、贵州五省军务,拥有广泛的军事和行政权力,其决策只需事后上报朝廷。整个清朝也只有洪承畴获得此权力。
洪承畴在奏章中表示,他赞同吴三桂的提议,并认为这是消灭永历政权的绝佳时机。他分析了当前的形势,指出孙可望与李定国的内斗使得南明的实力大为削弱,如果清军能够趁机进军,必定能够取得胜利。
顺治帝拿着两份奏章,陷入了沉思。他明白,这是一个关键的决策,关系到大清的未来。他目光扫过殿下的群臣,希望能得到更多的意见。
领侍卫内大臣、二等公鳌拜站了出来,说道:“陛下,吴三桂和洪承畴都是经验丰富的将领,他们的判断想必不会有错。此时出兵,或许真能一战定乾坤。”
兵部尚书刘余佑则担忧地说:“可是李定国的实力不容小觑,之前的战败犹在眼前,我们不能轻视他。”
顺治帝权衡利弊,犹豫再三,最终下定决心,趁明朝内乱未平、民心尚在摇摆之际,兵分三路,共图云贵之地。
他在给吴三桂的批示中写道:“今观贼李、孙相互厮杀,正逢贼党内讧,人心未稳之时,特命王为平西将军,与侍卫李国翰同领精兵,进讨乱贼。”
六月十日,顺治皇帝正式下诏伐明。
他任命吴三桂为平西大将军,与固山额真侯墨尔根、侍卫李国翰并驾齐驱,指挥本部兵马和汉中、四川的官兵,从陕西出发,直扑贵州。
同时,顺治皇帝又任命固山额真卓布泰为征南将军,带领本部兵马,加上广西提督线国安的兵马和湖南调派的官兵,从广西出发,剑指贵州。
此外,任命固山额真宗室洛托为宁南靖寇大将军,并与固山额真济席哈齐头并进,指挥本部兵马和经略调动的官兵,从湖南出发,浩浩荡荡杀向贵州。
至于五省经略辅臣洪承畴,顺治皇帝则给予了他较大的行动自由度。他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由决定是与大军一同进军,还是在大军之后伺机而动。
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