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繁华的大明(2/3)
要加快工业化就必须要卷工厂,工厂里每天是3班倒,二十四小时开工。
尤其是重工业工厂,生产钢材的任务一刻也不能落下,全世界四处都需要钢材。
其他跟重工业有关的厂子也是如此。
全世界也只有大明的子民在应天城中有这种待遇,毕竟在工厂中每月按时拿工资可比种地要舒服多了。
更比其他地方连地都没得种,只能放牧的人要好多了。
应天城中也兴起了一大片的娱乐区,之前的什么唱戏的班子,已经成了一种职业,有专门的戏剧学院培养。
每个月都要诞生不计其数的新戏,物质一丰足,精神生活就必定丰富。
现在朱标已经建国三年多了,这三年多里大明的钢产量几乎每年都要翻几十倍。
这种增速跟后世那些已经完成工业化的国家不能比,因为是从一张白纸上开始建设的,而且还开了很多挂,所以简直是神速。
这三年多下来,各种娱乐得到了长足发展,不仅是戏剧,因为摄影照相技术的发展,现在已经有了幻灯片技术,可以拍摄简陋的默片电影。
这些默片电影大多都是由各地的大文学家大戏剧家编写出的剧本,然后由演员演出来。
电影业这个东西也开始在大明萌芽,尤其是在应天城中,几十个戏班子一齐开始投资电影业,选取了好几个当红的角色演了电影,修建了大戏院。
所以此时在火车站台上,不少人都在讨论着,“昨天那部讲岳飞的电影叫什么名字来着?”
“赤胆忠心,对,就是这个名字。”
“那里面演岳飞的演员可真帅呀,精神十足。”
“谁能想到这就是区区两百多年前发生的事情。”
“唉,当时的南宋实在太落后了,哪有我大明如今发展的如此之快。”
人们的精神生活还是有些割裂的。
毕竟放在区区几十年前,他们还是被元朝人统治的四等民。
放在一百年前,整个华夏民族都在南宋的统治下变成了一滩死水。
然而现在朱标执政五年,而建国仅仅三年。
三年后,人们的精神面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简直是从旧世界一步跨入了新世界。
而这一切都是朱标打的根基,首先把所有地主给消灭了,他们不在就不存在什么改革的阻力。
无论什么时代人是一样的,人只是技术发展不同罢了,把技术发展提上来,再给人进行新的教育,人这种动物适应能力非常之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