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雍和宫(二)(2/3)
相觑,疯狂的用脸打着信号。
“四爷不会是疯了吧!”
“四爷上位还能有好?”
“可不能让四爷上位啊!”
【那自然是贪污成性的官员和不需要交税的乡绅了,他们完全属于趴在国家身上吸血的蠡虫了。
雍正和官员之间的对打,那是真的打出了火星子啊。
大家都知道雍正是很刻苦,很多人说他是被累死的,这一点真不夸张了,造成这一点的主要原因就是“密折专奏”。
古代的这个奏折是需要层层递交的,这样的话一些下级官员即使发现了什么问题,也是不敢说些什么,毕竟都怕得罪人嘛。
到了康熙时期,康熙就允许一些亲近的大臣们,可以直接在给内廷送的请安折子里汇报公事。】
康熙微微一笑,面上露出一丝自得之色,轻轻捻动着自己的胡须。
没错,他确实是真心实意地想要了解政令下达的真实情况,才会采用这样的制度去掌握各地的问题。
唯一的问题就是要处理的折子太多了,这实在是太过费神费力!
听到老四能够坚持并推行这项制度时,他还是很欣慰的,老四能够明白这其中的重要性并且付诸实践,实属难得。
想到这里,康熙的脸上也浮现出略微满意的神情。
【但是这个权力给出去,他需要看的奏折就会变多。
所以康熙很少会给人这个权力,在这个制度出来之后,大概有四十多年的时间里,能够这么上奏的也就是两百多人。
而雍正为了加强对官员的控制,在位期间拥有这份权力的大臣高达1300多人。
虽然这么做,的确是让他累得够呛,还有点自讨苦吃的意味。
但是密折制度的确帮他实现了对官场的高度控制,确保了他的改革得以顺利进行。】
“要死了,这些人加上常规奏折的确是很要命”
“现存的雍正奏折就有四万多件,奏折里批语最长的有一千多字”
明朝
朱元璋微微颔首,表示认同。
尽管对于这位异族的皇帝,他并无太多好感,但对方如此勤勉政事,他内心还是颇为赞赏的。
身为一国之君,理当如此!
清朝
康熙很想说一句“治大国若烹小鲜”,但是想着老四这么做多多少少和他有些关系,强忍着说教的**。
胤禛身边的兄弟们也是一副敬佩的模样,就这股子吃苦劲,他们还真是做不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