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华夏古代经济史(四)(2/3)
超原作!”
旁边的另一名官员随声附和道:“是啊,只可惜制作过程太耗费时间和精力了,要想得到一件成品可得等上好长一段时间呢!”
两人两人不约而同地摇了摇头,脸上露出惋惜之色,但他们的语气中却流露出一种难以掩饰的炫耀。
仿佛这昂贵的缂丝,于他们而言只是普通物件一般。
【而到了明清时期,长江中下游的江南地区成为了着名的丝织业中心。
在鸦片战争以前,华夏的大量手工业品行销于海内外,其中的丝绸便是重量级产品。】
“确实如此啊,丝绸依旧是绝对的硬通货呢!”常年在外经商的人感慨地说道。
丝绸这玩意无论是在大宋还是外邦人那里,都是备受青睐的。
有人附和道:“是呢,别说什么明清了,即使是现在,到了外面除了瓷器就数丝绸最受欢迎啦!”
【而棉纺织业,听这个名字也知道,这个原料是棉花。
这个棉花是在宋末元初时期,由西域传进来的。】
“棉花?把这个记下来!”
布坊的老板们赶紧叫人把这朵小花给画下来,万一就被他们给找到呢!
而统治者们……他们不用动嘴,就有人画呢!
正在盼着张骞回来的刘彻眼神都直了,外面的好东西怎么就那么多啊!
想要!想要!
要不是怕没人领着,商队拿着地图也会迷路,他就不等张骞回来了!
反正他买的那些书里就有地图!
【所以棉纺织技术起步较于丝织业晚一些,但也在稳步发展。
到了元代,黄道婆发明了脚踏三锭纺车,所以在元明时期,她的家乡松江一跃成为了棉纺织业中心,历几百年久而不衰。
18世纪乃至19世纪,淞江布远销欧美,获得了很高的声誉,甚至被称作“衣被天下”……】
“呀!黄婆婆!那天幕说的是您吧!”黄道婆猛地抬起头向上望去,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之情。
元代、松江、纺车……真的是她!
她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看着那片天幕,她万万没有想到,自己这样一个平凡的女子,竟然也能被后人铭记和传颂。
天幕已经提起了她的过往,后人知道她离开家乡,四处漂泊的前半生,知道她不断改进棉纺工具的后半生。
听到她去世时,乌泥泾人为她立先棉祠以祭祀的时候,民间甚至还流传歌颂她的民谣时,顿时百感交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