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明朝——天启(2/4)
“说到这个,最倒霉的就是熊廷弼了,天启二年就开始蹲大牢,两派白热化后被波及到,直接就没了”
刘彻摇了摇头,他对这个东林党不抱任何希望,因为他们已经陷入了绝境之中。
整个朝堂皆是敌人,就连皇帝都是偏帮对手,更糟糕的是,他们自身还不够干净,如此一来,这场党争的结局从一开始便已注定了。
所谓政治,就是要拼尽一切在政治斗争中走下去,没脑子的家伙被淘汰出局是很正常的事情。
反正他是不懂,为什么东林党会幻想着朝堂只有自己一党……若是事情成真,那朝堂是谁的朝堂?皇帝可还能睡得着觉吗?
【阉党的优势就是“简在帝心”和“兼容并蓄”,毫无疑问,在这样的一股势力面前,东林党败亡可以说是必然的。
魏忠贤与一些阉党成员的品行的确不怎么样,但是在某种程度来说,阉党的部分成员也是真的会干活。
所以尽管政治斗争使得朝廷内外矛盾重重,但是在朱由校面前,阉党当政时风气是要比东林党当政时好很多的。】
“主要是朱由校想做的,阉党会努力去做”
“不注意团结大多数,打击面过宽,无异于是一种自杀行为”
李世民深深地叹了口气,身为一国之君,他自然明白许多事情并非单纯以是非对错来衡量,有时候,皇帝的心情舒畅与否才是关键所在!
正因为如此,他才更需警醒自己少犯甚至不犯那样的错误,他才会广开言路,接受各方意见,甚至宽容对待魏征那直言不讳的谏言。
毕竟,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自己是明智而非独断的,不被个人情感左右,才会做出相对公正的决策啊!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这种勉励学生既要认真读书,又要关心政治的对联出自明代的东林书院。
很多东林党人也都做到了这一点,但是可惜队伍的人员太过杂乱,最后没能得到好的下场。
前面说的帮助朱由校上位的杨涟,左光斗作为东林党的领头人,都没能逃过这场迫害,两人被诬下狱,遭到了酷刑拷讯,甚至家破人亡。
呃……咱就是说,大明后期官员这么坑,也是有原因的。】
“东林党有殉国的,有投降大清的,还有选择抗清的,五花八门,很符合他们的散装感”
“其实那时候很多文人还是符合那种文人风骨的,为了心中的道德而坚守什么的,还是很感人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