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明朝——弘治正德(2/4)
这个明朝的皇帝不会真就同意了吧?
不能吧!就是想扶持勋贵,也可以挑两个像样的扶持啊!
【可朱佑樘不但大行封赏,还罚了弹劾朱晖的大臣一个月的俸禄。
朱佑樘是体体面面了,但是这样也会带偏其他的守将。
那以后蒙军南下,守城的将士们也躲着别管了呗!躲到蒙军抢够了,要回家了,他们再出去砍两个倒霉鬼交差多安全啊!
毕竟朱晖这么玩都行,他们凭什么不行?】
“避战思想一出来,不说百姓损失多少,边关的防守力量也会减弱”
“视死如归和不行就跑路,战斗力怎么可能是一样的呢”
朱元璋此时感觉留着蓝玉也不是不行,没准蓝玉的后代里面还能出两个出息的武将呢!
这种皇帝无将可用的无力感,他真是受够了!
这些个后代就不能培养一些武将吗?
【而在朱佑樘之后,大明又迎来了一位神奇的皇帝。
说真的,我是真的觉得朱厚照和朱祁镇的配置很像。
同样是很早就被册立为太子,得到优越的教育资源,天资聪颖,武德充沛,三个辅政大臣,宠信宦官……】
“三杨……”
“不宠信宦官就得给文官当狗了”
朱瞻基有种不好的预感,和朱祁镇像?他不会也是御驾亲征了吧!
大明岂能经得住这么折腾?
【“天下事岂皆内官所坏,朝臣坏事者十常六七”。
这是《明通鉴》记载的朱厚照说过的话,我觉得的还挺有意思的。
朱厚照上位之初,蒙古的可达汗就先给他送了一份大礼,而在朝廷之上,15岁的朱厚照坐的也是很不安稳。
毕竟他上位时候年纪小,又有辅政大臣教导。这些个大臣们希望他“欲不可纵,渐不可长”,希望他能老老实实的听话,乖乖的被礼义束缚。
好家伙,知道的这是在教皇帝,不知道的还以为这是在教圣人呢!】
“这是在给官员们培养皇帝”
“孝宗和宋仁宗就是大臣们喜欢的皇帝模板”
朱棣嫌恶的皱了皱眉,这些个大臣实在是太不像话了!
皇帝是一国之君!
他们这样教导皇帝,是想要做什么?
【皇帝越是排斥大臣,相对的就会越靠近同样作为“辅政机构”的司礼监;越宠幸宦官,就会让大臣们越不满。
此时坐在皇位上的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年而已,大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