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知否,知否!(二)(3/4)
这么说。
赵延之打着哈哈道:“那时的我好歹也是朝廷重臣,怎么能因为一件私事就徇私枉法?若是人人如此,那岂不是要天下大乱了?”
一起看天幕的同僚们见他这副样子,只觉得腻歪极了,哼,假正经!
【虽然赵挺之没有帮忙捞李格非,但是他也算是一个忠臣。
所以他并不喜欢蔡京,甚至在他当上宰相之后,经常和蔡京闹不愉快。
所以在赵挺之病逝后不到三天,蔡京就带人诬陷他,而作为儿子的赵明诚自然也是受了牵连,被罢官下狱。
出狱后,两人没了高官父亲的庇佑,为了防止再被牵扯到权利的争斗中去,两个人收拾收拾就跑回了青州老家。
而这一住,就是十三年。】
“我在山东修文物”
“这个爱好是很费钱”
赵挺之:“……”这么一搞,他赵家的孩子大好的年华岂不是要浪费在乡野?
必须得想办法搞死这个蔡京!
【赵家由显贵变成了普通百姓,对他们而言,却是因祸得福。
他们把全部的精力都投放在金石、字画和古玩上。
每得到一本奇书,就一起勘校,整理题签,搭配书画器物,互相给予评价,在此期间,他们还完成了《金石录》编撰的准备工作。】
“金石录也是现代研究金石的重要资料”
“赵明诚也不是一无是处啊”
“其实宋朝的很多文人都有自己的长处”
宋朝
赵匡胤有些搞不懂,“感觉后世人对大宋的文人很有偏见啊!”
赵普:“或许是他们做了什么不好的事?”
赵光义嗤笑道:“大哥,你多虑了,一群读圣贤书的书生,能做出什么坏事来?”
赵匡胤闭了闭眼,算了,不和蠢货计较!不值当!
【除了这些珍贵的金石之物,他们的日子非常的简朴,食食去重肉,衣去重采,首无明珠、翡翠之饰,室无涂金、刺绣之具。
但是李清照不觉得这种日子有什么不好的,作为一名知识分子,她更看重精神层面的需求。
李清照深受父亲李格非的影响,也很崇尚陶渊明。
所以她取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中的“易安”二字,自号“易安居士”,将书房取名“归来堂”,内室命名为“易安室”。
夫妇二人常在饭后坐在归来堂中烹茶,两人指着满屋的书籍互相考问对方,猜中的人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