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朝代兴替与气候变化》(四)(3/4)
,这种人工修筑的水库在汉代也叫陂塘。
汉武帝时期淮河两岸的各个郡县都修筑了大量的陂塘工程,淮南地区拥有全国60%以上的水浇地。
比起自己组织施工的淮河地区,关中地区的水利建设基本都是国家组织。
毕竟关中地区是国家的政治和经济中心,全国有4%的人口都生活在这个地区,因此西汉中央政府在各种基础设施的建设上,一直都是不惜成本的。】
刘彻撇了撇嘴,哪里只是这样?
关中的位置更加有利于水利灌溉好吧!谁家大平地起那么多水利工程?
这个破天幕就是偏心眼,那秦始皇也不也是在关中修渠吗?难道秦始皇在淮南搞大工程了吗?
看着刘彻突然生气,大家都很茫然,搞不明白他们陛下又怎么了……
他们自然是不知道刘彻看着评论区那些人叫别的皇帝“祖龙”“二凤”,叫自己“猪猪”时有多生气。
他坚定的认为这是后世人偏心,所以一看见天幕说的不好,火气就被勾了起来。
【汉武帝时期在关中进行的第一个大型水利工程就是漕渠,漕渠沿着渭水和秦岭之间的平原地修建,全程一百四十多公里,这个工程耗费了三年的时间。
漕渠的修建大大缓解了渭水的运输压力,自此之后关东每年输送到关中的粮食达到了二十万吨左右。
在这之后又挖了龙首渠,这里为了翻越大山,汉朝工程队首创了井渠法。
在没有现代测量设备的情况下,汉朝动用了十几万军队,十几年的时间,才艰难的打通了这条渠道。】
刘彻叹气,一定会有很多人为了这条渠而死,但他却无法说不去修建这条渠,因为如果不修,又会有很多人因为缺少粮食而死。
这就是天灾啊!真是可怕至极!
【之后又在郑国渠的基础上修了六辅渠,连通渭水的成国渠,优化郑国渠取水线路的白渠,解决长安的城市用水问题的昆明渠……
从第一个水利工程的修建到汉武帝去世,几十年的建设使得关中地区的灌溉面积超过了500万亩。
不只是淮河流域与关中地区,当时各个地区都在大力发展农田水利,水利问题甚至成了当时士人阶层最热门的话题。】
宋朝
赵匡胤感慨道:“武帝时期的天灾虽然没有明朝严重,但是武帝时期从上到下都在想着要对抗这场天灾。”
在那样的时候,西汉不但没有国力下降,反而打出了脊梁,还造福了后世,虽然最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