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姓氏与名字(二)(2/3)
困难。
所以顾炎武评价说:“姓氏之称,自太史公始混而为一。”】
汉朝
刘彻:“……去叫人,整理一些典籍给太史令送去!”
司马谈:“多谢陛下,臣定会让小儿多多学习的!”
司马迁:“啊……这……”对不起!我的错!行了吧!
【而在这里的最大“受害者”就是始皇大大本人了,目前他的称呼基本有赵政、秦政、嬴政三种。
赵政的由来是史记的“姓赵氏”,这个一般有两种解释,一种是说秦氏与赵氏源出于嬴姓同一祖先,而赵氏发迹以后,秦氏要利用赵氏的荣誉来抬高自身的地位,所以也自称为赵氏;另一种说始皇大大“生于赵,故曰赵政”。
但是不管是哪一种说法,称即位之前的秦王政为“赵政”是可以的,但是即位后的秦王政和一统天下的始皇帝再称“赵政”就不合适了,毕竟氏是用来 “明贵贱”的。】
唐朝
房玄龄也说起了这事,“恶来其后为秦,他的弟弟季胜其后为赵,季胜的孙子曾为周王朝立大功,所以赢姓家族的其他支系都以此为荣,并冒用赵氏、赵城来自我标榜,所以秦王室先祖曾经肯定是称过赵氏的。”
长孙无忌:“嬴姓的这一支因为养殖马匹有功,有了单独的封地秦邑,开始称为秦氏,这样又怎会再以赵为氏呢?”
孔颖达也说道:“《史记》中,也有“秦赢”、“秦侯”、“秦仲”这样的说法。”
房玄龄点头道:“若说始皇帝的远祖虽然称过“赵氏”,但近祖怎么也不应该是 “赵氏”了。”
清朝
梁玉绳听着天幕,也很是赞同:“哪里有秦国的君主却以赵国为氏的理由?”
【《史记》中没有出现秦政这个称呼,但是其他的国君却有类似的称呼,如《夏本纪》称桀为“夏桀”,《周本纪》称纣为“商纣”、“殷纣”。
《左传》践土之盟的载书中称晋文公为“晋重”、鲁僖公为“鲁申”、卫成公为“卫武”、蔡庄公为“蔡甲午”、郑文公为“郑捷”、齐昭公为“齐潘”、宋成公为“宋王臣”……
如果秦王政能穿越过去参与这个会盟,那肯定要以这个格式称为“秦政”了,这也与郑樵的“天子诸侯建国,故以国为氏”的说法相符。
而我们目前常规叫法的“嬴政”,其实是混淆了姓、氏概念后的叫法,不过这个叫法传播得太久,太过深入人心了,所以也无所谓正误了。】
汉朝
邓绥倒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