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饮食(一)(2/3)
宋朝
苏轼见自己未来还会做出那么多流传后世的菜品,也有些瞠目,和身边的父亲与弟弟说道:“没想到我还有这天赋!”
另一边的苏澈倒是很高兴自家哥哥失意之后也这么有活力,不过……“我竟不知道兄长还有这一手,什么时候得让哥哥做给我吃才行!”
【当然了,这些文学作品中也会暗藏很多饮食场面和饮食习惯、制度。
如果缺乏饮食文化方面的知识,不仅会漏过许多妙处,有时还会摸不着头脑。
比如杜甫的《病后过王倚饮赠歌》中有一句“长安冬菹酸且绿,金城土酥静如练”,意思是长安冬天的腌菜又酸又绿,金城的土酥色白如练。
那大家知道这个“土酥”是什么吗?】
相同朝代自是知道这是什么,但是其他朝代就弄不清楚了,只能自己瞎猜。
“这白色的,难道是莲藕?”
“那还不如说是牛羊乳呢!”
“听这名字,怎么也得是口感酥脆的食物啊!”
【答案揭晓,是——萝卜!
清代大学问家仇兆鳌在《杜诗详注》中注释土酥为萝卜。
而王祯在《农书》中也提过,北人称萝卜有四种名字,春天叫“破地锥”,夏天叫“夏生”,秋天叫“萝卜”,冬天叫“土酥”。
华夏历史悠久,各个朝代的礼仪风俗都会有所不同,所以不管是今人还是古人,因为欠缺某些饮食知识形成“盲点”,也是很正常的。
比如说,同样这句诗,南宋的蔡梦弼就将“酥”解释成了牛羊乳。】
蔡梦弼:“……”在我之后的文人都解释对了,这岂不是显得我很呆?
王祯也很是开心,他之前看天幕的时候,那些书籍什么的这个失传,那个没有记载,早就在想着自己的书能不能传下去。
“还好!还好!”大概是比起医书那些,农书还是受重视的。
清朝
“仇兆鳌?好哇,看来仇兆鳌的《杜诗详注》作的不错啊!”
康熙是真的开心了,仇兆鳌的《杜诗详注》脱稿后,送过来给供他御览过的。
说仇兆鳌注释的正确性,他脸上也有光。
【而且传统的饮食观并不把饮食的要义归结为一种维持生命的手段,而是愿意投下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准备并享有这一过程,因为饮食行为本身就很有意思。
中华美食的特色,在准备过程中,主要表现为讲究用料,讲究刀工,讲究调味,讲究火候,技法多样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