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古今医学(十)(2/5)
大家还是很认真的,除非是大夫实在治不好或者家里没钱看大夫,才会死马当成活马医。
【但是,正经的元朝大夫医术是非常高超的,就连接受了医学教育的蒙古大夫医术也不差。
而且蒙古大夫的兽医技术相当高,成吉思汗大军席卷亚欧大陆时,蒙古大军的随军兽医学习了各国的兽医技术,还招募或者俘虏外国兽医为己用。
这些技术的传授才是蒙古的至宝,即使元朝覆灭,这些技术依然流传在草原上。
由此可见蒙元的医学发展并不差,依然有很多厉害之处。】
蒙元的医者们疯狂点头,对呀对呀,都是那些人的污蔑呀!还好天幕为他们正名了!
【到了明朝,大家可能第一反应就是“药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和女医谈允贤和《女医杂言》,知道的多的人可能会知道朱元璋的第五子周王朱橚和《救荒本草》《普济方》。
那么像这样从皇室到民间,贵族到平民,男性到女性都有医学代表人物的朝代,一定会像前朝一样很重视医学吧?】
朱橚:嘻嘻,我被天幕夸了。
朱元璋:“大明自然也有重视医学,朕也设立了太医院和各地的医学校呢!”
【很遗憾,医之门户分于金元,到了明清开始没落,当然这里的没落主要指的是官医,医学发展在民间依然向前走。
明朝官医的不作为反向推动了民间的医学发展向前,清朝官医更是拉垮,道光皇帝甚至废除了针灸,搞得后来的针灸要靠民间的大夫来传承。】
朱元璋:“……”大明居然比不过蛮子?还比不过宋?
康熙:“……”他的哪个后代,这!么!天!才!
【明清时期是华夏古代民间医生和民间医疗蓬勃发展的阶段,民医数量不断增加,质量自然就呈鱼龙混杂之势。
当然,明朝的教育也有难得可贵的一面,或许是因为朱元璋出身于底层,所以他的教育推广非常的贴近基层,已经接近我们的现代水平了。
朱元璋设立的社学,建于各州县的乡里之中,是华夏封建社会里最深入基层的地方性教学机构,也是明朝教育体制的重要一环。
社学与州县的儒学直接挂钩,小孩子不问阶层,皆可入读,可以说是第一次全民普及教育的尝试,也让大明的识字率要高出前朝许多。
而在医学机构上,朱元璋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府设立医学正科,州设立医学典科,县设立医学训科。
医学校依然设立十三科,入门教育开设《素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