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凤凰莲花一(3/3)
“道法自然”的思想。老子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这就是说,天道是公平公正的,会让富裕者分给贫困者,让强者让步给弱者;而人道则恰恰相反,会让富裕者更富,贫困者更穷,强者更强,弱者更弱。这样就造成了社会的不平衡。
李星宇: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才能遵循天道呢?
凤凰:老子的答案是“无为而治”。我们不要刻意地去追求一些虚名虚利,不要强行地去改变一些自然的事物,不要干涉地去控制一些自由的生命。我们只要顺其自然,任其自然,放其自然,就可以达到一种无忧无虑,无为而治的境界。这样我们的心灵就会得到真正的安宁和自由。
李星宇:如果我们都无为而治,那么我们的社会和文明不就会停滞不前吗?我们不就会失去进步和创新的动力吗?
凤凰: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这就是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如果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那是徒劳无益的。人应该超越世俗的是非善恶,达到一种与天地万物相齐相通的境界。他
李星宇:那么,庄子是反对我们学习和探索吗?
凤凰:不是的。庄子并不是反对我们学习和探索,而是反对我们用功利和偏见去学习和探索。他主张我们要用一种平等和包容的心态去观察和体验万物的多样性和奥妙性。他说:“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在自然界中,没有什么东西是绝对的大或小,长或短。一粒尘埃也可以包含一个世界,一刹那也可以流逝千年。只有当我们摒弃了人为的标准和评判,才能真正地欣赏和享受万物的美妙和神奇。
李星宇:我明白了。我们要用一种开放和创造的精神去学习和探索,而不要用一种固执和拘泥的态度去学习和探索。这样我们才能发现更多的真理和美好。
凤凰:对啊。孟子说的“求则得之”正是这个道理。
孟子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只要按照自己的良知和良能去行事,就可以实现自己的道德完善。他说:“求则得之,舍则失之。”只要我们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就可以达成我们的目标和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