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两人的友谊(1/3)
清风村的基础教育,不能说是很匮乏,只能说是一贫如洗。
在这里,一个深山中的小村子,只有一所不知道建了多少年的小学,可能还是刚建国的时候普及义务教育的时候才拿到一点经费建立的。
有小学,并不意味着教育就好。
小学小学,终究只是一个小学校,有学校了,那哪里来的人呢?知识青年哪怕下山也不来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啊,所以这个地方说到底只是为了应付才建立了一个小学,可里面的师资力量薄弱的就跟蝉翼一样。
这种地方的基础教育烂的难以想象,从以前开始,陈道玄就在致力改变这个村子的情况。
首先就是学校的状况。
这里有学校,但也只是为了应付指标建立的学校,老师是村子里读过几本书的老先生,以前在镇上的私塾里当过助理。
这个老先生的文化水平怎么评价呢?
四书五经,他看过,各种封建时代的书籍他也略知一二,玄学的,非玄学的,人文古籍,他都信手拈来,可是问他牛顿是谁,他只会惊讶地告诉你,牛盾?牛皮做成的盾?
这种老先生是有知识的,但是显然不足以应对建国后百废待兴推崇的义务教育,连最基础的科学观念都没有,陈道玄发现了这其中的难处。
记载里并没有记载他有没有参与清风村秋末的灰雾祭礼,但是可以知道的是,陈道玄的家庭情况也不容乐观,战乱年代,他父亲被拉去当兵,战死沙场,抚恤金又要各种手续,还要到城里去申请,陈道玄的家庭可不知道怎么去城里,也没有路费去,只有母亲和陈道玄两人独自生活。
幼年的陈道玄是幸运的,他虽然在村子里度过了童年,可因为父亲被招兵送走,这给了他一个身份,战士家庭,那一代的村长响应国家的号召,要在各个农村培养知识分子,陈道玄因为之前在村长的脑海里有印象,被推出去到镇上的一个战时学校里上学。
他也是清风村里唯二的两个能够获得这个机会的人。
战时学校的意思就是,为了应付打仗而建立的临时的学校,横跨各个年龄段的人,这不是军校,只是因为打仗需要各种人才,所以才建立了这种多功能多方面的临时学校。
这个临时学校并不好,租借的是一个礼仪大堂来当教室,环境很简陋,学生宿舍更是苦不堪言,几个人挤在一个小隔间里,有床,但是分上下,而且不只是上铺和下铺,一共有五个铺。
也就是说睡在最然后横躺上床入睡,把膝盖顶起来都会顶到上一个床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