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章 陈梅山(2/3)
是他带几万兵马过来,也搞不定这遍地漕运。
而且赵构的目的,也不是要破坏规矩,只是要掌控底层的力量罢了,所以,王中孚也不会胡乱行事……
潭州!
隋开皇九年(589),因地有昭潭,故改湘州为潭州。隋炀帝时,废潭州立长沙郡。唐武德年间,复为潭州。唐末五代十国,楚国立,定此地为国都,改潭州为长沙府,宋乾德元年(963),复潭州。
潭州隶属荆湖南路,濒临洞庭湖,此地文脉鼎盛,鱼米之乡,虽然比不得江南,却也是富庶之地。
陈梅山作为潭州知州,总体来说还算是合格的,不过身为士族大家子弟,维护家族利益也是理所当然。
张劼,最初是汉阳陈家的一房远亲,因为好勇斗狠,早年被官府捉拿,陈家出手将其救了出来,他便是在陈家麾下效力,并且收拢了一些泼皮。
随着麾下有了人手,张劼开始涉足漕运,并且以此赚来银钱回报陈家的恩情。
陈家见此人可用,便是帮他打通了一些官面上的关系,张劼的势力也越来越大,三两年时间,他逐渐吞并了周围一带其他的船帮,成了这一带江上的霸主。
漕运给陈家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利益,如此一来,他们对于张劼的支持也越来越多,让张劼称霸一方。
而且,陈家麾下一些商帮的对手,张劼也主动出面打压,这使得陈家对张劼很是认可。这便是为何,陈梅山数次主动帮助张劼的缘故。
陈梅山在潭州的宅子并不大,不过修缮的却极为精致,后园中假山临水、竹林掩映、亭廊相连,只不过此刻,陈梅山没有心情欣赏这半夜月色之下的美景。
他身前的案几上,摆放着一封信、一封圣旨。
信是族中传过来的,言说张劼那边儿断了联系,让他出面查一查到底是什么状况,而且高舜那边儿他也要继续出面,陈家不怕高舜,却也不想将其得罪了,一个军使,代表的是朝廷的权利机构,闹翻了对陈家没好处。
至于这圣旨……
若非其上的玺印之类都是真的,他几乎要怀疑这圣旨是假的了。
圣旨的内容,是调任他到北地京兆府路任漕运衙门长官并兼任总领所长官。
如果是其他地方的任职,他绝对欣喜,毕竟,哪怕实际的官阶比知州略微低了几分,可两大部司集于一身,权势绝对比一个知州更大。
可问题是,他赴任的地方是京兆府路。
这里不过是刚刚收回来的三州之地,哪儿有漕运和总领所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