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平准书(4/12)
,真是劳民伤财啊!
那天子为了攻打匈奴,可是大力养马,长安城里吃得马儿们数以万计。可是啊,关中地区养马的人手都不够用了,得从旁边的郡县调人来帮忙。而那些投降的胡人,衣食住行都得靠国家供养,国库都快被掏空了。天子为了省钱,连自己的伙食都缩减了,连拉车的马都减少了,还拿出皇宫里的珍藏来补贴。
第二年呢,山东地区遭了水灾,老百姓饿得慌。天子就派使者去把郡县仓库里的粮食都拿出来救济灾民。可是啊,这点粮食哪够啊,于是又号召那些有钱人互相借贷。但这还是不够啊,最后只能把贫民都迁到关西去,还有朔方以南的新秦中地区,一共有七十多万口人呢,他们的吃喝都得靠国家供应。过了几年,国家还给他们分了产业,使者们分片管理,那场面,真是冠盖相望啊。不过啊,这些花费都是以亿为单位的,多得数都数不过来,国库就这么被掏空了。
而那些富商大贾呢,他们可没闲着,趁着这个机会囤积居奇,转手就赚个百八十倍的利润。那些被封为贵族的人,都得低头向他们求食。这些商人搞冶炼、煮盐,有的家财都累积到万金了,可是在国家危难的时候,他们却一点忙都不帮,老百姓可真是遭罪啊。于是天子就和公卿们商量,决定改革货币制度,多造点钱来应急,顺便打击那些浮华奢侈、兼并土地的人。
那时候啊,皇宫里有白鹿,少府里又有很多银和锡。自从孝文帝时候开始造四铢钱,到现在都四十多年了。从建元年开始呢,因为用的少,所以县官们经常把铜山开出来铸钱。老百姓也跟着偷偷铸钱,多得数不完。结果呢,钱越来越多,却越来越不值钱;东西越来越少,却越来越贵。有关部门就说了:“古时候啊,有皮做的货币,诸侯们用来进贡和送礼。金子分三等,黄金最好,白金次之,赤金最差。现在半两钱法定重四铢,可是有些奸商就偷偷把里面的铜刮出来,钱就越来越轻,东西就越来越贵。这样一来,远方的人用货币就特别麻烦,还不划算。”于是呢,他们就决定用一尺见方的白鹿皮,边上绣着漂亮的花纹,做成皮币,价值四十万。王侯和宗室的人来朝见或者送礼,必须用皮币裹着玉璧,这样才行。
另外呢,他们还用银和锡造了白金。他们觉得啊,龙是最尊贵的,马是最有用的,龟是最长寿的,所以白金就分成三等:第一等重八两,圆圆的,上面刻着龙纹,叫“白选”,价值三千;第二等稍微轻一点,方方的,上面刻着马纹,价值五百;第三等更小,扁扁的,上面刻着龟纹,价值三百。他们还下令让县官把半两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