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惠景间侯者年表(1/2)
太史公说啊:古时候的大臣们,他们的功劳分五等。以德行立国定社稷的,那叫勋;靠出谋划策的,那叫劳;卖力干活的,那叫功;明确功劳等级的,那叫伐;而积累时日的,那叫阅。封爵的时候,誓言都是:“愿黄河细如衣带,泰山小如磨刀石。国家永远安宁,恩泽延及子孙后代。”他们一开始都想稳固国家的根本,可后来枝叶逐渐凋零衰落。
我读了高祖封赏功臣的记录,观察他们首次受封的情况,以及后来失爵的原因,心里不禁感叹:真是奇了怪了!书上说“协和万国”,从夏商开始,有的国家延续了几千年。周朝分封了八百诸侯,但到了幽王、厉王之后,能在《春秋》上见到的就不多了。尚书里还有唐虞时期的侯伯记录,历经夏商周三代,长达千余年,他们始终保护着天子,这不就是因为他们坚守仁义、尊奉天子法度的缘故吗?汉朝建立后,受封功臣有一百多人。那时候天下刚安定,大城市名都纷纷衰败,能统计到的户口只有原来的十之二三,所以大侯的封户不过万家,小的才五六百户。过了几代,百姓都回到了故乡,户数逐渐增多,像萧何、曹参、周勃、灌婴这些人的后代,有的封户甚至达到了四万,小侯的封户也翻倍,财富也相应增加。可是呢,这些功臣的子孙们骄横放纵,忘了祖先的艰辛,**无度。到了太初年间,这一百年来,能见到的侯爵只剩下五个,其余的都因为犯法丢了性命,国家也灭亡了,真是悲哀啊。也许是因为法网稍微严密了些,但他们都没有谨慎遵守当时的禁令。
如今我们身处这个时代,却要去研究古代的道理,以此作为镜子来反省自己,但古今情况未必完全相同。帝王们各有各的礼制和政务,但最终都要以成功作为标准,岂能混为一谈?观察他们是如何得到尊宠和如何遭到废辱的,也能看出当世的得失。我们不必拘泥于旧闻,而是要谨慎地记录他们的始末,列出他们的功绩,虽然有些细节可能无法完全呈现;明确他们的贡献,有疑问的地方就留下空白。后来的君子们,如果想要进一步研究和排列这些事迹,可以以此作为参考。
太史公读到列封到便侯这一段时,不禁感慨道:“哎哟,这事儿有说法啊!”说到长沙王,那可真是个传奇人物,他的事迹被明文记载,称赞他的忠诚。想当年,高祖平定天下,那些非刘姓的功臣里,有八个被封为诸侯王。可是到了孝惠帝的时候,唯独长沙王这一家子完好无损,传承了五代,竟然没断过香火,也没犯过大错,始终忠诚地守护着自己的领地,这真是没的说啊!所以长沙王的恩泽流淌到了他的子孙后代,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