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走私(2/3)
。徐邦瑞则是带着四个人抬着两个箱子过来,箱子看起来很沉。
“二弟,昨天大哥我回去得早,让你受委屈了,没有着凉吧?”徐邦瑞这个做大哥的还挺讲义气的。
“没有没有,昨晚我回来沐浴后喝的姜汤,倒是没有什么问题。”
“大哥我刚一听平江伯把事情一讲,得知二弟落水,恨不得把他打一顿为二弟出气。这平江伯刚袭爵就做出这样的事情,实在是不给魏国公府脸面。”
“没事的大哥,我也没往心里去,大丈夫能屈能伸,这不还来赔礼了么,还让小弟发个财。”
这两个箱子的东西很简单,就是一千两金子,加上箱子本身也重,所以四个人抬着。在这个时候,一两金子可以兑换十两银子,相当于一万两银子了,看来这平江伯很有钱嘛,要是每次落个水都能有一千两金子,周博仁可以天天去跳秦淮河,泡在里面都行。
看着这两箱金子,周博仁什么气都没有,这要不是靠着魏国公的面子,自己可就白挨打落水了,如今这个结果,讲究实用的周博仁心里甚至还美滋滋。
“大哥果然没看错你,要是你像别人那样士可杀不可辱的,倒是麻烦。”
“让大哥见笑了,我本来就是讲实际的人,有实际的好处,傻子才不要。又不是什么国仇家恨的,不值当。”
“哈哈哈,二弟果然爽快。不瞒二弟,这次我来除了这事,还想问问你有个生意你想不想做。”
生意?赚钱的事情,必须做啊,多犹豫一下都是对钱的不尊重。
“那太好了,不知二哥那有什么生意?”
“海船,卖货到倭国,丝绸、瓷器、铜器、铁器、药材等等,回程再带倭国的倭刀、银、硫磺、石斛等。”徐邦瑞小声地说。
周博仁眼睛一亮,这是大买卖啊。
洪武三年、四年、二十七年分别颁布过“海禁”政策,以后成祖、宣宗、英宗、代宗、宪宗等也重申、而且日愈严厉地执行“海禁”政策。但是,“海禁”政策阻止不住蓬勃发展的私人海上贸易。而且,禁愈严,番货价愈高,犯禁出海的船只愈多。
史籍记载:“成、弘之际,豪门巨室间有乘巨舰贸易海外者”,“广东沿海地方多私通番舶,络绎不绝”,结果“片板不许下海,艨艟巨舰反蔽江而来;寸货不许入番,子女玉帛恒满载而去”。可见,私人海外贸易并未因“禁”而止,反而在“海禁”高峰期,私人海商为了冲破政府的海禁政策,发展海上贸易而内外勾结,形成了具有海商和海盗两种身份的海上走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