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新政的方向(2/4)
求见。”近侍禀报。
朱载坖吁了口气,“宣。”
俄顷,徐阶跟随小太监走进来,躬身行礼,道:“皇上,商船已准备就绪,大明银钞也准备妥当,经钦天监卜算,三日后宜出行……”
朱载坖微微颔首,道:“徐卿不仅是为禀报这个吧?”
徐阶脸上一热,悻悻点头:“皇上圣明,臣有言上奏。”
“说!”
“臣以为,此次出海意义重大,不能随意派个太监了事。”徐阶恭声说道,“臣举荐冯公公随商船出海,这一来呢,冯公公有出海经验,这二来呢,冯公公与永青侯也算是相熟,如此重大之事,容不得丁点马虎,还请皇上允准。”
朱载坖怔了下,旋即明悟内中缘由。
黄锦做了数十年的掌印,数十年来不争不抢,一直很佛性,可冯保却是不安分的主,这对外廷来说,不是个好兆头。
王振,汪直,刘瑾;这三个大太监,给外廷造成了不小的伤害。
外廷自然不允许再出现一个大太监。
不过,此事确实意义重大,且司礼监中的太监,也就冯保与李青最熟。
朱载坖略一思忖,说道:“京察可有了初步进展。”
似是早就预料到了皇帝如此,徐阶当即从袖口中取出一份名单,恭声道:
“回皇上,已有初步成效,仰赖祖宗大德,京中官员大多洁身自好,只有极少数人有贪赃枉法之举,还清皇上圣裁。”
朱载坖接过小太监转呈上来的名单,只扫了一眼,便眉头紧皱。
只有十余人,职位最高的不过员外郎。
显然,这根本不是实情。
“就只有这些?”
“回皇上,京察才初步开展。”徐阶委婉道,“高侍郎拟定的名单是要多于这些,可还需要详查,微臣不敢污了皇上圣明。”
朱载坖深吸一口气,微微颔首。
做实事的是高拱和张居正,可内阁和六部有考核之权,京察历来如此,朱载坖不好打破常规。
可徐阶的做法,令朱载坖很不爽。
“徐大学士当真是谨慎。”
朱载坖淡淡道,“徐大学士是父皇的股肱之臣,朕也希望徐大学士能做朕的股肱之臣。”
“食君之禄,为君分忧。”徐阶恭声称是,接着,语重深长道,“皇上初登大宝,臣斗胆以为,当秉承太上皇治国之策,暂以维稳为主。”
朱载坖默然。
被父皇手把手教了那么久,他自然明白弦外之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