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潼关(3/5)
吃上,沿途经过临潼、渭南、华阴的时候,无不饕餮一番。一路上磨磨蹭蹭,到潼关的时候已经是晚上八点多。
潼关是关中的东大门,是首都长安的门户,南依高山,北濒黄河,形势极为险要。
潼关最初的建造者是曹操,他曾带领大军西征,在这里和马超激战。这里地势险要,道路狭窄,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被誉为“天下第一关”。
唐太宗李世民就曾以“襟带壮两京”赞叹潼关的雄浑壮魄,杜甫也曾写下“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的诗句。
潼关其实并不仅仅是一个关隘,而是建造在关隘上的一座小城池,只不过城池的居民都是军人而已。
雄伟的关楼,外面是防御壕沟,里面是军屯驻地,代子营、寺角营等军营有条不紊地散布在关楼后面。军营的后面还有驿站,也就是著名的关西驿,专门负责军官的接待。
高适此时的官职是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中的掌书记,官不大却带着节度使的脸面,关西驿安排了两间上房,又是酒食又是喂马的,很给面子。
一路吃过来,肚子是饱的,驿站的吃食比翰林院还难吃,胡乱吃了几口算是给了驿站面子,张哲翰就带着三人出了门。
军营和驿站之间是有栅栏隔开的,张哲翰把高适的令牌一亮就顺利进了军营。
这个军营和一般的军营不太一样,因为是常备的防御屯扎,所以士兵住的都不是营帐而是营房,高仙芝的指挥所也不是中军大帐而是一幢两层楼高的将军府,只不过这个将军府比长安的将军府要简陋很多。
高仙芝并不像个武将,倒更像个儒生。
他并不是汉人,而是高句丽贵族,小时候就随父亲到了安西,一直生活在行伍之中,练就了一身骑射功夫,在战斗中展现了一个高句丽人“习战斗”的一面,年仅二十余岁,就和父亲“同班”而列。此后屡立战功,脱颖而出,被封为安西副都护、四镇都知兵马使。
接过张哲翰呈上的八卦炉,高仙芝屏退左右,台词开始:“李泌大人可好?”
张哲翰伸手就把八卦炉薅了回来,这神佚物可不能让他拿走了,嘴上跟着对台词:“李翰林正在终南山宗圣观隐居,按太子的指示负责联络各路将军,防备安禄山叛乱。”
高仙芝并没有在意张哲翰抢走八卦炉,继续说道:“潼关虽险,无奈杨国忠派了爪牙监军,我也是束手束脚。”
张哲翰一看有剧情,赶紧接上话茬:“监军是谁?”
“宦官边令诚,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