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地网(2/3)
报网络需要很多人,但如果这些人都只是兼职,负担就没那么大了。
而与这些兼职所对应的,必须要有一些精英成员。
因为有些机密情报,这些兼职人员是弄不到的,而这些机密情报,正是前期打响名气的关键。
一个好的情报网络,情报的深度和广度必须同时具备。
这时候张成功又提出了一个新的难题:专业的情报人员要怎么获得,而比这更难的是,情报分析人员从哪找。
这么多情报汇总过来,必须要有人对情报进行分析梳理。
梳理的好,无用情报也能转化为重要资源,梳理的不好,有用情报也会被扔进垃圾桶。
一份小区的停车时间记录,一次购物清单,平均价格能到一块钱一条已经算高的了,但如果能把这两份情报组合一起,卖给特定的人,可能就价值连城。
获取这种廉价的情报并不难,就像从森林砍回来一块木头。
想要让这块木头足够有价值,就要看工匠的手艺如何了。
这么一个工匠从哪找?就算找到了,大概也是别家的核心人员,能挖过来吗?
挖过来之后,忠诚度又该如何保证呢?
张成功刚把这些问题抛出来,祝平炎就很自信的给出了解决方法:人已经找到了。
因为他已经和老管确认过了,士兵有这方面的能力。
士兵的出厂自带了很多和战争有关的功能。
他们的谍战技巧也仅次于国家顶尖级的谍战精英,甚至包括信息战能力也是仅次于地球上的顶尖高手。
他们完全可以培养合格的情报人员,也完全可以作为情报处理人员。
格斗技术上他们次于一流高手,但真实对战中,由于超人一等的身体条件,一流高手也同样无法战胜他们。
同理,谍报技术上他们次于国家级的精英人才,但凭借超人的信息处理能力,即使把这些人才招过来处理情报,也不会比他们做的更好。
唯一的缺点大概就是人太少了,两个人不足以维持祝平炎想要的那种规模,不过前期还是够用的。
这次讨论也将整体发展脉络梳理了一遍。
按照祝平炎原本的想法,直接招海量的人,然后投入情报网络中。
现在这种发展方式已经被否定了,这个情报网络应该是以少量核心专业成员为主干,大量外围兼职人员为枝叶。
并且前期情报网络的投入必定大于产出,必须要有其他产业支撑。
而且虽然有培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