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如火如荼(2/3)
否与围墙贴合,是否开窗……”
刘策的房子,他并没有按照大唐主流的廊院式建筑来修建,而是仿照明清时期的三进四合院来设计的。
主要的区别就是前后两院间的东西两侧:
唐代廊院建筑只有回廊和围墙,前后花园是从两侧连通的,因为唐朝人口少,不缺土地,所以才会以这样的建筑形式为主。
小本子镰仓幕府时代的建筑也是借鉴了唐代的建筑形式,因此结构与廊院式建筑非常类似。
而明清时期四合院则是建有东西厢房,这样的话,房间数量会更多,土地利用率也更大,只是院子会稍稍小一些。
不过刘策也没怎么省土地,这前后两院光是宽度就有二三十米,院子加起来足有上千平,比刘策后世住的小院宽敞太多了。
但现在还都只有一个框架,连主体结构都还没有完成。
唐朝的工匠自然是看不懂明清的建筑结构,刘策只能耐心地讲解其中细节:
“这左右厢房的外侧就是东西墙,无须开窗,但东西厢房与东西耳房之间留有廊道,廊道两端的东西墙要开出侧门,分别是东侧门和西侧门……”
足足交流了十几分钟,工匠大师父总算明白了个大概,拿着图纸呢喃着走了。
城西面的土墙边,十来辆小型马车正载着一车车的黄土卸到墙下,又折返而去,周而复始……
这些都是刘策一行人来时所骑的战马,简易马车则是让徐三孝一家这几天赶制出来的。
墙下有几十人正在夯土造墙。
人手不多,进度有些慢,这么些天才夯砌了七八十米。
昨天刘策把砍树的二三十人调了回来,因为辅助用的树木已经足够了,这速度才稍微快了一些,一天勉强能夯砌十来米。
刘策来到城东外。
十几个人正在六座土窑前忙碌地玩泥巴……
呃,其实他们是在制作砖瓦土坯。
有两个窑中正在烧砖,两个烧着瓦。
另一座窑前还有几个人正在往窑内堆放石块,那些都是从山上开采下来的石灰石,专门用来烧制石灰。
筑墙的夯土需要拌入煤灰和石灰才能有足够的强度。
最后一座窑是用来烧制陶器的,这些天,刘策已经烧制出了一批形态各异的陶罐以及陶管。
如果一个现代人看到,应该可以认出这是一些简易的蒸馏装置,这是刘策为接下来的化工发展所做的准备。
建设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东面的路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