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那我走?(2/3)
我已经画好了图纸,你交给懂木匠活的人做就可以,有什么不明白可以让他们来问我。”刘策一边说,一边拿出一张画好的图纸递过去。
曲辕犁在唐朝就已经有了,到了宋朝进行过改良,使结构更加轻巧灵活,效率更高,到了清朝,犁身又进行了更进一步的简化,在不影响功效的情况下,大大降低制作难度,节约了成本。
刘策拿出的就是改良后的设计,因为结构简单,一个木匠一天做十套都没有问题。
要不是时间不允许,连犁头都可以交给赵家两兄弟和村里的冯铁匠一起做。
只不过白桃里现在没有多少铁料,且村里就只有一个打铁的砧子,一天之内打造不出这么多个犁头,只能直接买了。
“好,我马上把这图纸交给徐三孝家,他们家父子三人都是木匠,这白桃里大大小小的木匠活都是他们家在做。”
杨文一边说着,一边就准备拿着图纸出去了。
“等等,我和你一起去。”
刘策说完也朝着门外走去,随即又回过头来对何校尉和杨文说道:
“你们再顺道买一百石米,还有糯米、高粱、荞麦各买十石,一起用船带回来,其中拿出五十石米分给白桃里的乡民,按人头平均分。”
一百石米倒是没多少钱,要是贞观年间米价便宜的时候,三贯钱就能买五十石米,也就是六千斤。
虽然现在米价没那么便宜,但蜀地富足,一百石米也只要三十贯钱就能买到,其他的粮食差别也不会太大。
“是!”何校尉答应道。
杨文来到徐三孝家交代了几句,刘策便让他先离开了,他还要和何校尉赶去泸州采购,不能耽误。
“这图能看懂吗?”刘策问道。
“能,这种样式的犁虽然我从未见过,但结构简单巧妙,一看就明白了。”老木匠徐三孝说道。
“那就好,你一天最多能做出多少架?”刘策又问道。
“我一个人的话,一天做个十二三架应该没问题,家中还有两个儿子,如果三个人一起做,只要材料足够,一天就可以做完三十几架。”徐三孝回答道。
“那你这里材料可够?”刘策又问道。
“我这里不够,但我三弟三明那里还有很多以前建房子剩下的木料,加起来应该是足够了。”徐三孝指了指隔壁说道。
“隔壁的徐三明跟你是兄弟?”刘策好奇地问道。
“对,家父排行老三,所以我们家四兄弟的名字都有个三字,大哥叫徐三忠,鄙人叫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