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全面提升 反思袁绍(3/19)
操的机会。
这已经不是才能的问题,甚至可以说他的运气都很差。
即便普通人坐在袁绍的位置上,只要采纳田丰或者沮授任意一条策略,都有可能改变历史格局。
袁绍阵营有“河南”派、“河北”派之争,这在三国时期十分常见,也可以说是这一时期的“特色”。
曹魏、蜀汉、东吴阵营内都有不同的派系。
但是袁绍平定北方后,立马将三个儿子和外甥分封四州。
原本不同派系的矛盾还没有解决,又多了“诸子分立”,直接将继承人的矛盾也公开化。
但凡正常的君主都很难做出这样的事情。
曹操内部不稳,征讨刘备、吕布的时候,田丰劝他进军许昌,却被其拒绝。
曹操平定叛乱,内部稳定,准备充足的时候,袁绍却打算毕其功于一役,田丰反对,却被其关了起来。
沮授提出的“奉迎天子”、“三年疲曹”等战略,不仅没有被采纳,反而引起袁绍的猜忌,逐步开始疏离他。
官渡之战时,袁绍哪怕听从沮授的任意一条建议,都有可能改变战局的走向。
但是袁绍全部置若罔闻。
这样的“君主”何德何能被称为“英才”?
至于很多人说袁绍智取冀州,那完全是荫承袁氏“四世三公”威望的缘故。
在汉末三国时期,名望有多么重要,相信不用过多赘述。
在杨逸看来,袁绍取冀州还远不及刘表单身入荆州。
还有袁绍之所以敢于公开顶撞董卓,也是笃定后者初入洛阳,地位未稳,根本不敢杀他。
至于曹操在洛阳时还曾经做过袁绍的小弟,更加是无稽之谈。
这就好比你入职一家公司,家中长辈是公司的主管,而袁绍是总经理的儿子,你会不会与其交好?
所以在杨逸看来袁绍和袁术并无本质区别,都是世家大族的纨绔子弟。
只不过袁绍因为庶出的缘故,并没有袁术那么张扬,仅此而已。
天下纷乱之时,最早崭露头角,占据绝对优势正是袁绍,可惜一把好牌被其打的稀烂,最终成全了曹操。
虽然现在三国英豪都是百分百忠于他,不用担心互相倾轧、尔虞我诈的情况出现。
但杨逸还是会以袁绍为鉴,不能浪费了华夏顶尖人才的天赋。
不管是田丰还是沮授,杨逸都极为欣赏。
以他们的聪明才智自然能够判断出袁绍根本无法和曹操相比,但他们还是一如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