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杨乡长有口皆碑(2/3)
技厅这里,叫星火科技项目,取星星之火可以燎源的意思,对具有国内或省内先进水平的农林牧渔项目进行扶持。
这个项目就是无偿的,不计回报的,省内先进水平就是五十万元,国内先进的话一百万,省农科院没敢吹的那么大,选了个省内先进水平。
这笔资金的好处就是没有监管,只有事后验收,验收也是看你有没有真的去开展这个,只要开展了,哪怕不成功,也是可以的。
只要验收的专家组能接受你的理由。
钱很快就下来了,到了手牵手助农服务公司的账上,但很可惜,待了不到一天,有二十二万就转到了昌平科技服务公司的账上。
这笔钱等于省科技厅又拿回去了,当然了人家也不是白拿,仓库里满当当一仓库的科普书籍,都要借这个名义发下去。
但是有辛久如在,肯定不会让杨辰他们吃亏,除了书是不可少的话,可供平山县科技局和上岭乡各成立一个小型图书馆,免费供人查阅。
然后两家再每人一台计算机,配发的理由是图书管理,然后书柜和学习桌的名义,配了两三套高档的办公家具,老板椅据说都是从香江进口的真皮座椅。
好歹比那些铁皮柜实用,书也是挑新的,有用的。
剩下二十八万,给了农科院十五万,用来采购种子和技术指导服务。
剩下十三万,才是手牵手公司的,还要接受平山县科技局的监管。
但用来做起步资金足够了,杨辰确实不打算赚钱,甚至前期,还准备再投点钱进去。
就这么一晃眼的工夫,一个月的时间过去了,杨辰分别和李秀军、胡一光往县政府跑了两次汇报这项工作,听说这个项目获得了省科技厅的大力支持,并且拨付了资金,曹非明和原如斌都特别高兴。
县里又东拼西凑,配套了五万块钱,算是支持上岭乡的发展,让其它乡镇非常眼红,特别是下岭乡,条件跟上岭乡几乎一致,而且人太多地方更大,凭什么不能来我们这发展。
但项目是人家上岭乡跑下来的,别人再说也没用,但这样一来,县科技局的名声是打出来了,乡镇都知道,原来科技局不是什么清水衙门,几十万的资金说下来都下来了。
杨辰本来打算让手牵手公司跟农户直接签订种植指导收购的一条龙服务,这个叫服务,不是简单收购你们的药材。
但是胡一光和李秀军都不愿意让公司越过乡里直接跟农户,杨辰想到发动群众种植还得乡里出面发动,抛开乡里确实不合适,而且抛开了,自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