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巧安排偏逢有心人(2/3)
,让孙有明牵制樊利敏,你不是不想配合,给你找个拴笼头的,你想拿这个补助,就得听孙有明的。
至于丁步铭倒是不用多管,一来孙大伟肯定有交待,另外他毕竟隔了一层,有些手段不能往他身上用。
安排完之后,杨辰就回自己的办公室了。
杨辰现在是乡长,大大小小也算是个领导,这样的小事肯定不能亲力亲为,指挥、安排、协调才是领导要做的。
如果不能做到角色转变,就会不伦不类,上辈子杨辰就是这样,公司规模上去后,还是喜欢泡工地,一直到公司差点被人夺权,才醒悟过来。
但杨辰也没有完全闲着等结果,而是找人打听这件事该如何入手,又该如何推进,现在的情况,跟杨辰的记忆有很大的偏差。
至少在杨辰的记忆中,都是国家免除了农业税之后的事,那时候种地还有补助,但就算是这样,依然有大量的农民放弃了土地,选择了外出打工。
这个杨辰可以理解,他手下就有很多这样的农民工,一两个月就能挣到一年种地的钱,任谁都会选择出来打工。
但就华夏这种地少人多的情况,抛荒实际上不是一件好事,后来国家才出了支持土地流转的政策,但那个时候,已经很晚了。
会种地,且愿意种地的人已经没了,你再支持种地已经晚了。
就像你放开了二胎,但人们那时候已经不愿意生了。
这么大的国家,出台政策肯定有滞后性,但滞后的有点太严重了。
如果能够在这些事上发挥一些作用,提前让国家进行政策转向,那样的话,更不枉重生一场。
只过了一天,孙有明就找了过来,送来一叠资料:“杨乡长,这是我们整理出来的大洼村的欠债情况,你先看,其它的村我们正在加班整理。”
比起第一次见到孙有明,现在的孙有明自信了很多。
杨辰拿过来看了起来,大洼村在上岭乡也算是大村了,有四百多户,欠债的就有四十多户,基本上占十分之一。
欠债最多的是一个叫秦大江的,五口之家,欠了四千多块钱,欠了七八年了。
他欠着不交的原因是,他是个瓦匠,以前给乡里干过活,可能有什么纠纷,乡里欠他了一百二十块钱没给,然后他就开始拖欠统筹提留款。
就因为一百多块钱,拖欠了七八年,拖欠了四千多,感觉有些不可思议。
按道理来说,就是抵了这一百多之后,当年剩下的他也该交的,根本不该让他拖欠这么多时间,但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