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元利定策(1/2)
文德殿上,柴宗训高坐上首,符太后垂帘在后,文武大臣分列两侧,大殿中间正跪着三人,他们就是此次出征归来的韩通、石守信与慕容延钊。
“臣等不辱使命,北征归来,此战我军杀敌数万,生擒辽将耶律挞烈,与其达成初步互市协议,若协议可成,可保北境十年之内无战事。”韩通还将两军交战的细节在殿上向柴宗训和众文武一一道来。
“韩将军,互市协议是否为你三人私议,为何陛下与宰辅大相公均未在朝堂上提及。”一名谏官出列,对韩通的话产生了疑问。
“众位卿家,互市乃是朕与几位大相公私下合议,大军出征前,王相公在代朕犒赏三军之时,朕才将旨意颁给了几位将军,此事与我大周接下来要制定的统一策略息息相关,还请各位少安毋躁,待朕论功行赏之后,另行与众臣商议。”
“既然陛下与大相公早已胸有成竹,臣遵旨便是。”谏官退下后,柴宗训开始对此战中的有功之将进行封赏。
“韩通,此次你率领后军直入汉地,俘获无数,朕加封你为兵部尚书、左仆射,领枢密院事。”
“臣叩谢陛下。”韩通军人出身,领枢密院事也是柴宗训安排的一步重要的棋子,以防宰执中的文官做大。
紧接着,柴宗训分别擢升石守信为检校兵部尚书,仍领义成军节度;擢升慕容延钊为殿前都指挥使,执掌禁军,仍领镇宁军节度。柴宗训将禁军交给慕容延钊,比交到赵匡胤手中来得安心一些,其余随军出征的将领皆有功赏。
自此,朝中武将格局变为以韩通为首,赵匡胤次之,算是暂且分化了军中权力过于集中于赵匡胤之手的局面。
“汉辽合兵此次南侵,让朕深感天下若不尽早统一,我大周必陷于南北夹击的不利局势,长此以往此消彼长,我大周危矣。此次大军北征之前,朕已与众位大相公、军中将领商定,秉持先帝世宗遗志,先南后北、先易后难,定天下安民生,让南北之地尽归我大周国土,不知众卿家可有异议?”
柴宗训此话一出,范质、王溥、魏仁浦,以及刚刚入阁的韩通一致表示赞同,赵匡胤与一众武将也在殿上表态,愿为大周一统天下的大业浴血奋战、马革裹尸。
元利元年春节后的这场朝会,在《周史》的记载中被着重点出,史载:周元利元年春,汉辽合兵南侵,大周由韩通、石守信与慕容延钊领兵拒敌、大获全胜。帝于朝会封赏诸将,定下“先南后北、先易后难”之策,十数年内逐步统一南北,史称“元利定策”。
另一边,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