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靖康(2/4)
被俘,堪称尸横遍野,惨不忍睹。
大宋朝廷彻底被打懵了,金国铁骑的战力令他们瞠目结舌,而且金人是部落文明,习惯于打到哪里就抢到哪里,以战养战,根本不需要管粮草辎重,所以他们的行进速度非常快,快到大宋朝廷根本来不及调度。
公元1126年1月,自毁长城的皇帝赵佶悔不当初,慌忙引咎退位为太上皇,并且先行逃到南京应天府避祸,太子赵桓顺利登基,定年号为“靖康”。
是时完颜宗翰已率领西路金军挺进河东路的太原府,完颜宗望则率领东路金军渡过了黄河,正快速向东京汴梁挺进,胆战心惊的赵桓也想南逃至应天府,但李纲认为皇帝不能在国破家亡的时候逃走,毅然拦住他的车架,最终成功将其劝回。
东京汴梁之战是完颜宗望首次遭遇挫折,由于李纲率领大宋军民奋勇抵抗,他始终不得寸进,而后不久,来自大宋各地的勤王兵马先后赶到,折彦质、种师道和姚平仲等人纷纷参战,使得宋军总兵力多达二十几万,战局自此出现转机。
不过大宋的内部隐患亦在重压之下连续爆发,优柔寡断的赵桓没有应对能力,完全不知道该听从谁的战术布署,再加李邦彦等无能奸臣乱提建议,行权谋手段,最终便导致义军乱成一锅粥。
随后赵桓效仿大宋面对辽国的策略,试图通过割地赔款及缴纳岁供来求得安宁,他主动以晚辈的语气写信给金国大汗求和,甚至一度听从金国使臣的要求罢免李纲,幸好军中将士和百姓齐齐反对,他才被迫又重新启用李纲。
金国希望大宋割让太原、中山与河间三地,李纲和种师道等人坚决反对,但心生畏惧的赵桓毫不犹豫就答应,从未统兵征战的他根本不知道,金国之所以要求他下诏割让三地,完全是因为三地军民仍在做顽强抵抗。
皇帝的诏书很快传至太原,但太原军民拒不执行,纵然是被完颜宗翰率领的西路金军团团围困,他们仍旧选择奋战到底。
靖康元年二月,赵桓下令康王赵构和少宰张邦昌作为人质赶赴金军大营,并且送上誓书和大宋的地图,称自己为侄大宋皇帝,称金国汗王为伯大金皇帝,开启了靖康之变的序幕。
康王赵构的武艺不错,而且颇有胆气,金人觉得他不像懦弱的宋国皇室成员,便要求重新派遣一位王爷,赵桓欣然答应,立刻就用肃王赵枢把赵构换回,而后宋金达成停战协议,金国依约退兵。
赵桓认为战事已经结束,急欲整顿大宋内务,而功劳卓著的李纲则在此时遭到大量奸臣弹劾,他们害怕正直的李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