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纵业障加身,我陈寒愿一力承担(2/3)
因为这是民族性的劣根性。
你对他再好,都不如别人往死里打他一顿。
现在陈寒还没有完全做到消灭他们,等大明的军队打向北边的国家,路上遇到了这个种族还是要进行屠杀的。
纵业障加身,我陈寒愿一力承担。
……
辽东。
陈寒带上了曹正淳、刘挺、王虎、李如松兄弟,从鸭绿江过去。
稍早一点的时候陈寒已经以钦差大臣的名义,给朝鲜国发了一封国书,要直接巡抚朝鲜国。
作为附属国他们没有资格拒绝陈寒他们这些上差。
陈寒去的目的很明显,就是要算账,要去敲打这个蛇鼠两端的二五仔。
陈寒一向很讨厌半岛上的这个国家。
表面上李氏朝鲜好像是明朝最忠诚的小弟,到清朝统治的时候,他们还在用崇祯年号。
秉持这种想法的人劝你赶紧去脑科看看,问问大夫,你是不是太幼稚了。
就光是拿壬辰倭乱来说。
也就是万历三大征之一的抗倭援朝。
那是个什么光景?
朝鲜首先为了明军尽快入朝参战,就谎说粮饷备齐。
明军去了才发现,啥都没有。
后续还藏粮食,藏兵器,说实话就是朝方希望明军灭了倭人,又不希望过后被明方暗算,假途灭虢。
实际上,明军的粮饷很多都是国内运过去的。
最终朝方还要求对这些粮食进行管理,打仗不行小算盘巴拉巴拉响。
有点像几百年后打了败仗还要兵权,就是小家子心态。
想要伱的,还怕你,处处拿捏。
三大征里面入朝最少人,开销可不少,主要就是万里运粮损耗高。
说个鲜少有人提及的事实。
努尔哈赤在统一北边辽东女真势力的时间点,刚好就是明军抗倭援朝的时间点。
壬辰倭乱可不是一年两年,而是整整七年。
作为宗主国的明朝尽心尽力地帮忙,最后落了个什么下场?
明军耗费国力百万,死伤三万有余,辽东精锐尽丧。
努尔哈赤选择的向明军宣战的节点,正是明军方面抗倭援朝战争结束不久,无论是人力还是物力、财力都极大消耗的情况下。
也就是说,努尔哈赤之所能够起来,除了李成梁养寇自重,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帮助朝鲜抗击倭寇之后,国力损失太大。
而那个时候的李氏朝鲜在干什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