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祖宗之法岂可违(2/3)
皇可是仁君,是明主,怎么会做那种事情。
至于一统格局,说实话,他们是最不想有变动的一群人,变则生乱。
好好的稳固江山不坐,就图那点地盘以及圣君的名号有什么用?多出来的地盘能有他们的分?
开什么玩笑,天玄太大了,大的他们伸手触之不及。
“陛下,大争之世已显,如不能发愤图强,等待的只有消亡,臣有两议请奏。”
梁栋说完之后,从袖中取出两本奏本,高举于前。
“呈上来。”
梁帝见状手一挥,成远便走到梁栋跟前接过奏本呈于梁帝。
众臣心里哪里还不明白今天发生的事情,瞬间闭上了嘴巴,乖乖在原地站好,眼观鼻,鼻观心,一脸严肃。
梁帝翻阅了一番之后,颇有意味的点了点头,抽出其中一本交给成远,“交于诸位卿家看看。”
成远接过奏本,随后让奏本在众人之中浏览起来。
梁栋说的事情不多,书里的内容是下属县官抄录给中枢九府的案底备份。
里面所叙述的事情跟王成宗所经历的有几分相似,但却远没有王成宗这样的好运。
浏览一番过后,奏本又回到了梁帝手中,“诸卿有何见解?”
“百姓愚昧,才会有如此祸事。”梁栋第一个出言回道。
众臣显然不想让梁栋在这个问题上深究,他们直接将矛头转向了奏本里的另一个主人公,“陛下,昌宁侯私并田产,欺压百姓,私德有亏,才会引发这种祸事,臣议为昌宁侯派一监察使,令其自我反省,再上书陈表。”
很显然,如果不是昌宁侯私德有亏,纵容自己子女为祸乡里,也就不会发生这种欺男霸女,夺人田产的事情。
问题在昌宁侯身上,怎么会在百姓身上呢。
至于为什么梁帝会把这件事单独拎出来,众人也渐渐回过味了。
朝廷对于权贵欺压百姓其实是默认的,因为资源总共就那么多,劳动力生产力也放在那里,如果权贵不欺压百姓他们又怎么重新瓜分利益。
所以,当一地被权贵压迫的民不聊生之时,朝廷就会出手肃清地方毒瘤,将与地方官吏勾结的乡绅,勋贵清洗一空,随后派出藩王建国,世家派遣随员同藩王治理一地,将空出来的利益重新瓜分。
到时,朝廷既能得了名声又得了利益。
这便是皇朝有度,聪明的压榨愚蠢的,愚蠢的压榨目不识丁的。
所以地方上对这些事情都很少隐瞒,毕竟谁也不想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