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国家地理的差距(2/3)
时候都有的,看他们给安息帝国缴的过路税都有上千塔兰特银币,我估计,他们后面跟着的那五辆马车里全都是黄金白银,一旦劫下来,咱们后半辈子都不用再干这刀口舔血的买卖了!”
黄袖衫男子听闻,握了握拳头,最后还是道:“那我去找阿拉克山,然后让点子们去给阿夫欣、勃利亚、秃鲁谷他们传话,先得把人凑够才行。”
“去吧,给他们带话,就说这一票干罗马商队,事后就按派出的人头来分成,我图拉斯将帅全族兄弟九百人参加!”
出了尼萨城,城外有一条大河,据说城内所有的日常用水都来自这条河,为了过河方便,阿尔沙克一世时就修建了一座跨河石桥,石桥采用传统波斯建筑风格,上面是平铺的底面,
商队过了桥继续朝前进发,张良告诉易承,刚刚过去的那条河是他们接下来遇到的最后一条河,再往前走就会越来越干涸,易承估摸着位置,差不多是到了阿富汗这片地界了。
果然,接下来的就出现了大片大片山石路,很多地方甚至寸草不生,时间到了十月,太阳还是明晃晃的炙烤着大地,举目四望,到处是炎热的砂砾地貌,丝毫看不出有入秋的迹象。
怪不得后世土库曼斯丹和阿富汗那些国家都很缺水,原来自古这里的地理地貌就决定了行星风无法把水汽带到这里,整个一个热带沙漠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太少,既深入大陆架的内陆,又被喜马拉雅山脉阻隔,能有水才怪。
作为一个常年生活在中原的人,易承原以为世界上的其他地方也像中国的中原地带那样四季分明,水汽充足,可真正到外面走一圈之后,易承才发现,中国的地理地貌真的是老祖宗选对了,南方和东面环海,水汽充沛,西面有青藏高原阻隔大陆的寒冷,也把水汽格挡在喜马拉雅山前,山上的积雪融化,形成长江黄河,滋润着中原内地。
一整个降雨循环,使得中原地带水草丰茂,气候四季分明,十分适宜人类文明的发展。
也因为有喜马拉雅山的阻隔,让外族入侵中原变的十分艰难,中原文化才能一代一代传承至今,是世界历史上古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一个存活到后世的文明。
与之同期的古巴比伦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早已烟消云散,文明的断代导致他们的后人完全看不懂自己祖先书写篆刻的文字和符号。
而易承生在中国,从小学习的是简体汉语,略知繁体汉语,穿越到战国时代,基本都还能把文字认识的七七八八,两千年来,变化基本不大。
相比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