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重启学业(2/3)
的,但也不能大包大揽的把话说死,再三斟酌后,拉着王玉山的手恳切地说:“王哥,不瞒你说,咱们桃源村是筹了不少粮,但满打满算,只能维持开荒一个月,到四月后,咱们也得断粮了。今儿我还跟里正爷们分析了,咱们只能先开一部分田地出来,赶紧种上粮种,我跟你弟妹,准备不日就往邻县去一趟,如果能在那边买到粮,那是最好,如果买不到的话,不出六月,咱们全部都要啃野菜了。我也知道你手上没粮食,这样,我做主,匀给你们粟五十石,小麦三十石,再多真的没了!城中粮商那里,你可以试试提价买,他们手上应还有些,估摸着是准备春末高价卖的,只要你们愿意加钱,相信他们也愿意出给你。”
秦秀才的一番话,用数据说话,既恳切又实在,让王玉山心下十分熨帖,看着这个曾经有些龃龉,又渐渐冰释前嫌的同乡人,他心里由衷地钦佩感谢!
“好!好兄弟!”王玉山激动地用力拍了拍秦天柱的脊背,忙不迭地就要从怀里掏银子出来。
秦天柱忙拉着他说:“不忙不忙,今儿天太晚了,银钱和粮食赶明儿让孩子们去交割,今儿开心,咱们好好喝一杯!”
喝一杯?喝秦秀才家的美酒吗?耳尖的汉子们早就在关注着这边的动静,一听到喝酒,更是一个个都找着借口往这边挪过来了。
秦铭这个伪儿童在现代也曾喝过几杯啤酒,个中滋味倒是印象不深。对于白酒更是因为刚成年,从未涉猎过。所以对于叔叔伯伯们这么爱喝酒,他是有些不太理解的。
不过好奇宝宝秦铭也曾在网上看到过关于东北人的酒文化。据说早在八千年前,红山文化时期的先民已开始酿酒,开启了东北悠久的酿造史。在金代酿酒技术有了新发展,从传统的温水法酿酒到蒸馏法酿酒,是古代酿酒史的一次大飞跃。农业考古所发现最早的小米种子和高粱种子,也谨慎地将中国蒸馏酒文化的发源地指向了东北。后经数百年传承改良,白酒酿造在该地始终香火绵延,长盛不衰。
那么,这个异时空的古代东北,酿酒术到了哪一步呢?说不定连蒸馏法都有了也未可知呢!
前边以秦天柱为首的首脑们,在一众汉子艳羡的目光下,开启了秀才娘子赞助的最后两坛美酒,开始推杯换盏起来;后边秦铭已经开始盘算着,赶明儿去打听打听,县城里有没有酿酒师了!要是有,咱改良改良,提炼提炼;要是没有,那咱也可以从无到有嘛!白酒、米酒、黄酒都可以,这可是高利润产业哦!往后粮食丰收了,这个产业大有可为!
当然,这个不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