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兵马未动(2/3)
郑县丞领着秦天柱夫妇已经回了县衙,开始商量后续事宜了。
要商量的自然是摆在眼面前最重要,也是最难解决的粮食问题了!
银子他们都不缺,县衙的工事时长不多,整个工时怕是二十天就能完工,就还好一些,但桃源村这边却是旷日持久,而且所需人数甚众,这等于说要养整个县城的人一个春天了,粮食从哪里来?
粮食这问题,其实如果能找到借口,嫣然一个人就能解决,不说她的某宝订单里,单单是阳光农场,已经产出了六千斤的东北大米了,这是她近一个月一块地的产出。
现在她共有五块地了,第六块的点亮也近在眼前。
五块地中,其中两块养着动物,三块种着粮食蔬菜和水果,如果把东北大米换成普通大米,产量还能翻番,三块地一个月就能收获三万六千斤。
除此之外,小麦,红薯,玉米等主食,各种肉类甚至水果她都不缺。当然除了普通大米和小麦,其他出格的作物她也不好拿出来就是了!就算是大米和小麦,要往外拿也得想个辙才行!
当然,如果仅凭农场这些产出,要供应所有长工的口粮,肯定是远远不够的,但她还有某宝啊,那里的粮食订单,只要有钱,想买多少就有多少!
可还是那句话,怎么往外拿呢?至少短期内,是没法做到的。所以秦天柱跟郑县丞商量了下,以县衙的名义,给城中米行南北商铺的东家,去了信,令他们过府一叙!
不多时,四位商行东家相携而来,前儿他们也是来送过银子拜过山头的,可新任父母官的脾性到底还没摸熟,商家们想当然地以为银子还没塞到位,心下惴惴之余,却听说是县衙和秦校尉要跟他们买粮,顿时大松了口气。
心下大定的商户们把各自能出让的粮食数量报了一遍,站在一旁垂首听令,秦校尉这边却迟迟不语!
他们没看到,秦天柱夫妇听了商户们的话,就对视了一眼,不够啊,远远不够!
大雍的粮食作物,主要以稻、粟、麦为主,与五代隋唐时期相似,其中中原和南方以水稻和小麦为主,而鄂伦县这样的北方,则更多的是种植粟,也就是小米!
加起来,城中全部粮仓可收购的粟共八百石,稻米三百石,麦五百石,换算成斤的话,分别是九万六千斤、三万六千斤和六万斤,总计十九万两千斤。
这数据听着很庞大,可是平摊到人均,就不太乐观了,按县衙的在册户籍登记,青壮年男子差不多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假设有三千余人可以开荒,人均只有六十斤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