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朝圣(2/3)
眼中的“圣人”钟年此时却并没有在他的“道场”——江宁县县衙里,而是带着十几个衙役,纵马奔驰在郊外的一条小道上。
十余人全都是骑马的,永乐一朝并不缺马匹,朝廷的马匹储量甚至远超草原上的游牧民族。
当然,后面明堡宗把五十万明军精锐败光之后,后面的一百多年里面,就没有哪个县令能有这待遇了。
很快,钟年“吁”了一声,停在了一片用篱笆围起来的农场前。
这里两面环山,农场外杂草丛生,在远处看的话,很难发现在这里还有一个农场。
农场里面并没有什么高大的建筑物,都是一些小平房,甚至还有一些草屋,因此外人哪怕是走到近前来,最多也只会认为这是一个偏僻的小村庄。
但是在这一排排房子后面,却是钟年的大宝贝!
这里种植着系统奖励的土豆、红薯、玉米等等粮食作物,包括一些口感不算好但是产量极高的杂交水稻,不过水稻的种植面积很小,因为需要水田,管理起来比较麻烦,钟年只是试种了很小一块地。
但见田中的玉米茎已经有一尺高了,长势格外喜人,嫩绿的叶片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仿佛在向人们展示他们的生命力。
玉米田的旁边约莫三十米外,是一片翠绿的土豆田,像一块巨大的翡翠,镶嵌在大地母亲的怀抱中,那些刚刚破土而出的的土豆苗,就像孩子们纯真的笑脸,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土豆田的右边二十米外,是一片同样翠绿的红薯地,红薯的叶子与土豆和玉米不同,每一颗红薯都长出了许多心形的叶子,它们像绿色的面纱一样低垂着,仿佛在向人们展示它们的优美身姿。
这些叶子中间,点缀着一些娇嫩的花朵,它们害羞地探出头来,迎接着新生的阳光。
钟年找到了这里的管理者。
“草民见过见过县尊。”
“老魏,我看这玉米的长势很是不错,但是土豆和红薯的话,还是需要挖开泥土看看下面的块根,你有看过吗?”
老魏答道,“放心吧县尊,我们每隔七天便会随机挖出两三颗土豆和红薯,如今红薯的个头和县尊您说的差不多,甚至还要更大一些,已经有婴儿手臂粗细了。
但是……土豆的长势就要差一些,县尊您说在这个时候应该和鸡蛋黄差不多大,可是现在最大的才有那么大,小的神职只有小拇指头那么大,绝大多数也就是有人的大拇指那么大。”
钟年点了点头,“这也正常,红薯的生命力的确是要比土豆要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