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西施传闻(2/3)
石灰密封法对顶盖与鼎本体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避免水银接触空气而挥发掉,这个采用熟石灰就可以了。
熟石灰早在华夏公元前七世纪就已经存在了,古人选用一些天然石灰石、贝类、贝壳等通过精湛的工艺和繁琐的操作就能搞出用于建筑的石灰。这个对于怀揣着《百科全书》的王浩来说也不难,通过选矿、破碎、烧制、熟化等四个步骤就能制作出熟石灰。
几天前,王浩就已经插空完成了这一些操作得到了他想要的熟石灰。他将小铜鼎密封好之后,以后再将它拿出来就可以长时间放置而不用担心腐烂发臭了。……
王浩虽然挂了个军中右司马的头衔,但军中有诸稽郢、灵姑浮两位大佬操持,暂时还不用他做什么。况且他刚刚担任右司马不久,还得有个熟悉的过程,一旦操之过急则很有可能起到反作用。
这几天,王浩还在考虑另一件大事,这也是他受地府委托穿越到春秋时代这个时空的目的。传说中华夏四大古典美女之首-西施,拯救西施于被沉江底之厄运才是他此行的唯一任务,其他的都是在此基础上的附带任务。
这个时候,西施与她的同村好姐妹郑旦还在诸暨苎萝村过着平淡无奇的生活。西施也作先施、西子,原名为施夷光,因为生长在苎萝村的村西才得名西施,郑旦则生长于村东,这两人分别居于浣纱溪东西两边,被称作“浣纱双姝”。
会稽离诸暨有120里路程,驾马车前行大概也就是一个半时辰的行程,就算天气寒冷,马车速度有所放缓,顶多半日也就足矣。
后世有很多人将吴国灭亡的责任归咎到西施这个“红颜祸水”,也有人为之鸣不平。比如这一首唐代诗人罗隐的《西施》原文如下: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时,越国亡来又是谁?
这首诗反对将亡国的责任强加到西施之类妇女身上,破除了“红颜祸水”的论调,闪射出新的思想光辉。
王浩很好奇西施到底有多漂亮,她漂亮是肯定的,但他很怀疑西施到底有没有传闻中描述的那样美。所谓“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分别指代华夏古代四大美女,其中的“沉鱼”通常被认为指西施,其实美貌在她之上的毛嫱才是“沉鱼”的原型,春秋时期的文学典籍中提到更多的毛嫱、丽姬,而西施则是后世之人感念其悲壮坎坷的人生而给的“同情分”。
《庄子》曰:“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可见,毛嫱才是沉鱼的原型,不光如此,毛嫱、西施同时出现时,一般都是毛嫱居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