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重创汉八旗(2/3)
卫官兵或者是锦衣卫,每个人都在拼命的将手中的兵器砍向对手,城墙上每分钟都有人倒下,鲜血顺着石阶流淌,渗入砖缝,流向城下…
东门的主战场更是凶险,阿济格派出了镶白旗的白甲兵用弓箭掩护攻城士兵。城上的弗朗机炮,已经由于攻上来的汉军旗士兵越来越多而没有机会发炮。彭学富自己身上也中了两处刀伤,却仍然满脸是血的大呼酣战。祁无虑手提一柄斩马刀,接连砍死了十几个敌兵。但很多的汉军旗士兵从城墙上越过,天津卫官兵的伤亡越来越大。
目前彭学富的天津卫官兵伤亡已经达到两千多人,剩下的一半带伤。宋新的天津左卫官兵也战死了一千八百多人,另有一千多人受伤。龚济民这边的北门稍好,但是阵亡人数也达到了七百多。
天津三卫,每个卫额定有兵5600人。不同于其它卫所军的懈怠,天津卫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每次对外作战都有天津卫军户被征调。所以天津卫在其间又经过了好几次补兵。并且一直保持着一定的战斗力。
从永乐年间开始,那时候永乐大帝没事就喜欢亲征拿蒙古鞑子练手。人家别的皇帝休闲的时候打猎,永乐皇帝休闲的时候砍人。每次出征,京城的锦衣卫就会缇骑四出,前往北直隶各个卫所调兵,一个拴着红绸的铜牌就会出现在每一个军户的家里。军户家里自己决定由哪位男丁出征。军户一般都会有朝廷发下来的鸳鸯战袄和盔甲,然后再拿上祖传的兵器,骑上马政规定的必须畜养的战马,跟随大军出征。早期的军户除了种植军田,就是参加卫所里组织的军事操练。直到土木堡一战明军精锐在关外全军覆没,北方各地的卫所兵也损失了不少精锐。从此卫所开始走上了下坡路。各地的军田开始被将领侵占,军户逐渐变为将领的佃农。再也没有了之前的军事操练,卫所的指挥使们沉迷于吃空额。将领们拼命的盘剥欺压士兵卫所兵从之前的国之柱石,逐渐的变成了穷的叮当响的叫花子。
在全国卫所败坏的大趋势下,只有天津卫,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始终被明朝政府所重视。万历年间,明朝皇帝发大军抗倭元朝。辽东名将李如松率领当时名震天下的辽东铁骑,迎战倭国茭白丰臣秀吉的15万百胜之师。之后又发生了第二次明倭朝鲜战争,两次大战,天津卫都作为海路的重要港口,承载了从军事后勤到兵源输送的重要作用。直到万历末年,辽东萨尔浒大战失败后,天津卫满城带孝,家家素缟。朝廷不得不再次从山东、淮西和江浙一带向天津卫补兵,至此,天津三卫的战备始终处于一个比较高的级别。所以不同于其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