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难得产生共鸣(2/5)
统计。
因为殿试的工作量确实很大,多找些帮手,刘协也能更轻松一些。
“诸位。”
大家有些疑惑,刘协主动介绍道:“这是之前几轮殿试筛选出来的,殿试每月一次,择优录取,今天是最后一天,也是今年最后一次筛选。”
众人都很好奇,不知道皇帝接下来会怎么考察他们。
笔墨纸砚,已经准备好了,人手一份,应试之人都站在了大殿中,笼罩在大臣们的目光洗礼之下。
刘协笑着说道:“今天只有三道题,现场作答,时间不限,谁先答题结束,谁就可以离开。第一道考题,边关蛮夷,向来顽固不化,当如何治理呢?第二道考题,屯田在各地普及,如何尽可能的增加粮产,提升农人劳作的积极性?第三道考题,南方水患肆虐,几乎年年都有洪涝发生,当如何治理?”
当刘协的考题抛出来后,曹操的眼睛顿时亮了许多。
曹操向来最重视人才,甚至疯狂到可以不问品行,不论出身,唯才是举的程度。
只要有能力,哪怕这个人劣迹斑斑,曹操也会用,而且还会大用!
虽然唯才是举的用人制度,遭到了很多人的抵制,但曹操并没有退缩。
在曹操看来,天下最缺的恰恰就是有能力的人,一个人品行再好,名声再好,如果能力不行,那就不行。
反之,如果他有能力,即便有些瑕疵劣迹,也算不得什么,瑕不掩瑜,只要是人才就应该被重用!
今天皇帝问的这三个问题,曹操立刻就感觉到,这种实用有针对性的问题,一定能选出有能力的人。
因为越是有用的人,就越会解决问题。
曹操甚至在想,自己之前怎么没有想到这么好的办法呢?
刘协并没有考教他们经史子集,也许有的人饱读诗书,满腹经纶,肚子里有很多的墨水,但这样的人,不一定有真材实料。
真正能活学活用,能够把所学的东西结合到实践中来,这才是刘协所看重的。
“明公,陛下只是出了考题,却没有给这些人准备答题的桌案啊。”荀攸忍不住提醒道。
曹操也发现了这个问题,但他很快就笑了,“陛下不是忘了,而是有意为之,真是开了眼界,陛下这是要全面的考验他们的临场应变能力啊。”
想要答题,光有笔墨纸砚可不行,至少得有个可以写东西的桌子吧?
但是,刘协偏偏就没有安排。
很显然,他是要让这些人自己想办法,自己解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