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工作默契(3/5)
历史上,商鞅、曹操、王安石,都是理想主义者,做事一根筋,不顾毁誉,虽百死而无悔,无论成败,都把天下折腾的鸡犬不宁。
这位前辈做事喜欢一厢情愿,不管别人怎么想,事情能不能做,他认定了,就极力推进。很多模棱两可,大家都不愿意做的事,竟也被他做成了,可也因此得罪了不少人,惹了很多麻烦,在他手下做事的人,被他逼得整日焦头烂额,叫苦不迭。
很难说我们喜不喜欢这位前辈,他的确给一潭死水的环境带来的了活力,可也让这潭水更浑,更危险。而且他做事有些霸道,一鸟入林,百鸟压音,旁人的想法意见,不管有没有道理,他都听而不闻,出现的问题,也视而不见。只是一味地朝着他认为对的方向蒙眼狂奔。
我们都是小人物,插不上手,说不上话,而且,前辈做的事,利弊都波及不到我们身上,我们能做的,只有冷眼旁观,就当是看戏吧。
每次看到高考作文,我都庆幸自己已经离开校园,不必再受煎熬。看数理卷倒是波澜不惊,反正看不懂,想代入都没办法。
今年全国甲卷的作文,取材于《红楼梦》,“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有一个情节,元妃(贾元春)省亲修建的大观园竣工后,众人给园中桥上亭子的匾额题名。有人主张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亭翼然”一句中,取“翼然”二字;贾政认为“此亭压水而成”,题名“还须偏于水”,主张从“泻出于两峰之间”中拈出一个“泻”字,有人即附和题为“泻玉”;贾宝玉则觉得用“沁芳”更为新雅,贾政点头默许。“沁芳”二字,点出了花木映水的佳境,不落俗套;也契合元妃省亲之事,蕴藉含蓄,思虑周全。(取自网络。)
一自诩读书人的微博大V对贾宝玉的“沁芳”大加赞赏,说什么“前面都是以亭本身取亭名,这里以亭中所达境界取亭名,从亭中看世界,意境就出来了,这就是美学。”看完这位大V的评论,我真替他有些惋惜,就凭这一手好马P,他要是早生个几百年,一定会是个好帮闲。
个人以为,单从字意上讲“翼然”,“沁芳”很难分出高下,而且“蔚然深秀,有亭翼然,风霜高洁”,可能更符合贾政这个假道学的口味,此外,翼可以引申为翼护,也能契合元妃省亲之事。
况且,贾政主张从“泻出于两峰之间”中拈出一个“泻”字,“沁芳”和泻根本不沾边,用现在的话说,审题都没审对,为什么偏偏就被选中了呢?
很简单,老子发标,老子评标,儿子要是不中标,反倒奇怪了。如果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