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另眼相看(4/5)
来讲。“很奇怪,在同龄人面前羞涩腼腆,默默不能语的我爹,对着一群老头子,竟然一点不怯场,侃侃而谈,讲起了三国。
那群闲汉一听,小娃娃人虽小,故事却讲的不赖,以后就常拉他去讲古。我爹常常白天看过几集,晚上就现学现卖,给那群老头子讲故事,居然颇受欢迎。
爹常跟我说起给全村老头讲古的风光,颇为自得。我就调侃他,当时要在老榆树下搭棚卖票,说不定还能小赚一笔。老爷子自得之余,也也常感慨,读那么多闲书,当时不过是为了消磨时间,可没想到,古书里那些东西,竟然能影响了他一辈子。
六十年代可能是中国农业社会最后的余晖,红色狂潮已经开始从文化、政治、经济各个层面冲击古老的乡村,可农业社会残留的忠孝中庸的思想还是在影响着不少人。
乡绅虽然大多被铲除,可乡土、家族、亲情的观念尚未被完全打断,老人们还惯性的保留着忠、恕、宽容的习惯。所以我爷爷虽然在政治上被打倒、经济上被破产,可周围人待他,却也并不过于刻薄。就像对待一个闯了祸,倒了霉的自家亲戚一般。
爹在那样的环境长大。他读到的社会和接触到的社会是一样的,忠孝节义、君臣父子的力量虽然隐约虚弱,可总能找得到,他也一直按照耳濡目染的那一套,规矩自己的生活。
所以爹的世界观一直留在农业社会里,他从未融入到新的商业社会里来,所以幸运的不需面对我们这代人不得不面对的心灵的迷惑和撕裂。
老爹那时还年幼,根本没意识到那些古书和身边的人正默默的塑造着他。他读书、游戏、给老头子讲古,日子过得充实惬意。
爹也有对未来的规划,就是像大爷一样,读完中学,考到外面去。
我爹从小聪明,读书对他来说从来就不是事,他不是个用功的学生,听课不认真,碰到自认为会的东西,就偷偷摆弄抓来的小虫、青蛙,下课就看闲书。可考试成绩一直优秀。很轻松的就考上了县里的中学。
要不要让爹继续读书,家里曾经争论过。大爷已经在外面读书了,虽说师专不用家里出一分钱,甚至每月还能贴别两三块零花钱,可家里毕竟少了一个干活的壮劳力。我爹再去读,家里的活就更没人干了。而且,虽说那时中学没什么学杂费,连住宿都免费。可吃喝、笔墨一个月下来也要四五块,这对一年到头看不到什么现钱的农村人来说,也是笔要命的开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村里男孩读完小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