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问,就是习惯了(2/3)
骨子里。
站在府衙的门口,看着站着的两个守卫,有的村民都忍不住开始两腿发软。
“里正,我们真要进去里面吗?”
里正接触过最大的官,也不过是县令,像治粟内史这么大的官,别说接触了,见都没见过。
现在突然让他跟这么大的官接触,说不一点儿都不害怕,那是假的。
但是一想到死去的父亲,和家里饿的直哭的孙子,刘青河还是壮着胆子走了过去。
正当他不知道该如何开口,跟守卫说话时,里面走出来一个小吏。
小吏看见他,脸上立刻露出欣喜的表情:“你们是来学做豆腐的吗?”
刘青河不明所以,不过还是老老实实的回答:“是的,官爷。”
“行,那你们跟我来吧!”
就这样,刘青河和村里的几个人,走进了原本一辈子可能都不会踏入的府衙。
刘青河一行人跟着小吏走了一会儿,走进一个大院,院子里有几个人正在聊天,一看就很悠闲。
“快别闲聊了,来人了!”
随着小吏一声喊,闲着的人 ,纷纷起身。
“等了一上午,终于有人来了。”
“可不是,这么好的事,怎么就没人来呢?“
“估计是不相信吧,我就不信,你们看到这豆腐的时候没有张大嘴巴!
这么好的东西,陛下说教给平民就教给平民,谁敢信呢?“
“是啊,是啊,陛下真好。”
……
通过在场人的谈话,和自己的询问,刘青河终于明白了事情的始末。
原来皇帝陛下在宁平城东南西北四个城门口,都摆了豆腐摊,卖豆腐制品。
不过卖菽豆腐制品只是一个噱头,主要是为了宣传豆腐,让大家知道豆腐,进而学着做豆腐。
希望大家的餐桌上,能多一种对身体有好处的吃食。
可惜,大家是对豆腐很感兴趣,敢真正来学做豆腐的却很少,到现在为止,来的也就他们大山村这几个人。
作为当事人,刘青河很理解别人的想法,生活刚刚稳定下来,大家都不敢轻易地去改变,就怕出现什么意外。
刘青河自己,要不是家里有实际情况,要不是有全村的支持,他也不敢轻易的来官府学东西。
豆腐的制作,不是很复杂,一般人看两次,就能知道大概的做法。
然而,知道做法、会做和做好,这三者可不是一码事,还需要认真学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